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惠及全体城乡居民
.
滴水草堂书画网 (http://www.dsct.cn)
滴水草堂画廊 (http://www.dscthl.cn) 赵立军编辑
。
内涵:均等享有 预防为主
.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任务之一,是指全体城乡居民,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户籍或非户籍的常住人口,无论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地获得政府免费或低收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并不意味着平均化,它突出了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利相同,享受服务的机会均等。
.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疾病谱变化,新老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群众健康的主要因素。我省各地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积极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全省传染病发病率等指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服务水平也不平衡。2009年4月,国家正式启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首次提出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公共产品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并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使广大城乡居民不得病、少得病。省委省政府以此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实事为抓手,认真组织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面向全体居民的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有效增强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促进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
特色:政府埋单 免费服务
.
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全体人民健康,与此同时,这些项目是由政府负责埋单,由各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免费提供。2009-2011年,在各级财政支持下,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累计拿出47.2亿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全省人均项目补助标准实际分别达到16.5元、19.7元和27.7元;投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资金5.98亿元、补服叶酸补助金额3468万元、“两癌”检查经费2.65亿元、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经费3550万元。各地按照“先预拨、考核结算”的原则,及时将项目资金拨付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确保了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
保障:规范管理 强化考核
.
2009年以来,我省采取多种措施,着力规范资金使用和服务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加强组织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涉及项目多,政策强,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我省明确对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实行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公共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体实施的工作模式,把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层层分解任务,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完善相关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服务要求、信息报告制度、项目公示制度等规定,为项目顺利实施建立制度保障。二是加强资金管理。为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和效率提高,省卫生厅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文件,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等提出明确要求,并将资金管理纳入项目绩效考核,要求各地对项目补助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做到“费随事走”,将资金拨付与项目考核挂钩,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约束作用。三是规范服务行为。建立逐级培训制度,对各级项目管理和服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并强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基层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翻印1万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1版)100问》免费发放给基层用于宣传和培训;定期编印项目工作信息,把先进地区好的做法和经验向全省推广,并针对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最大限度避免不良现象发生。启动实施家庭医生制度,转变“坐堂行医”的服务模式,主动深入社区和家庭,让群众能方便地享受到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四是强化绩效考核。建立了逐级绩效考核制度,制定《江苏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江苏省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明确项目组织管理、资金管理、项目执行情况和群众满意度等方面为主要考核内容,并优化考核方法,简化考核流程,标化考核指标,加强项目绩效考核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建设,增强绩效考核可操作性和效果。2009年以来,省、市、县三级开展项目考核逾千次,并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和资金结算挂钩,切实增强了项目实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