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 边 雷 锋 道 德 模 范]
江华樑的目标:献血200次
。
2月26日,南京工人江华樑的手机上收到省血液中心发出的短信:您2月23日献出的血液检测合格,我们谨代表因您的热血而重获新生的病人,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
这样的短消息,江华樑已记不清收到多少条了。不过,43本《献血证》帮他记录着自己的献血经历:从1997年8月7日第一次献血至今,他共计献血128次。其中全血22次,每次400毫升;献血小板106次,每次2个单位。按1个单位血小板折合800毫升全血计算,江华樑14年来共献血近18万毫升。按一个成年人全身5000毫升血液的平均值计算,相等于36个人的血液总量。今年1月,江华樑入选中国好人榜。
。
1965年11月出生的江华樑,是中建工业设备安装公司的铆工,个子1.61米。这样一个与“强壮”两字毫不沾边的男子,是如何做到128次将自己宝贵的鲜血慷慨、无偿献出的?
。
第一次献血的经过,江华樑也记不清了。印象中是偶然从媒体上了解到缺血,他骑上车就去了血站。有过初次献血经历后,他不由地开始关注相关消息。发现A型血和O型血最容易发生“血荒”,他很激动,自己是A型血,能帮到别人。后来,他开始定期献血。有一次,听献血车上的工作人员说血小板更缺、1个单位血小板就能救1个人后,他便改去江苏省血液中心和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献血小板。时间一长,血液中心的人都认识他了。
。
家里的拉力器、楼顶上的单杠,江华樑每天早晚都要练上一个小时;偶尔有个伤风感冒,不吃药,免得影响血液质量;每次献血前一天,一定早点休息,不吃油腻的东西——这些是他为了自己能长期坚持献血定下的规矩。
。
无论是全血,还是血小板,都按规定的上限去献,不怕影响身体吗?江华樑告诉记者:“没影响,自己的身体自己有数。”不过,谈到戳针,他却直说“疼”。江华樑两条手臂上戳针的地方,都结了指甲盖大小的硬疤。
。
起初,献血是他的“秘密行动”,慢慢地,弟弟、同事知道了,但年迈的父母和妻子、女儿一直被他瞒着,怕他们担心。直到去年,一家电视台在血液中心采访了他,邻居从电视上看到他献血的镜头后,告诉他父母“你家那个呆儿子献血呢”,父母妻女才知道每本可以记录3次献血信息的《献血证》,他已经有了30多本。家人知道他的性格,也不拦他,只是叫他注意身体。
去年秋天,他到下关区燕江路社区帮妻子办《待业证》,社区内恰好有人在议论一个人的献血故事,他脱口而出:“我比他献的多多了。”献血上百次?社区工作人员起先都不敢相信,到他家一看,都非常感动,说他了不起。年底,江华樑当选为第十届南京好市民。
。
“好市民”、“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年度无偿献血先进个人”等证书、奖牌,他都爱惜地收在柜子里。他喜欢。他还喜欢同事们给他的外号“移动的活血库”。
。
在江华樑的带动下,同车间的一个同事和开出租车的弟弟,也都开始经常献血。
。
江华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献血200次。他从网上看到,国家规定满55岁后就不能献血了。他算算,只要每月献一次血小板,这个目标肯定能实现。
。
新华日报记者 徐冠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