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南京静海寺纪念馆

南京静海寺纪念馆

南 京 静 海 寺 纪 念 馆

(滴水草堂书画网http://www.dsct.cn/bbs/)


(南京静海寺纪念馆http://www.nj-jhs.com/jhs/jhsjj.asp)

         

         南京静海寺纪念馆位于南京市下关区狮子山西南麓,距市中心约10公里,交通便利。是集荣辱于一身,反映中华民族600年兴衰历史的综合性纪念馆。静海寺纪念馆原名《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馆内有郑和纪念堂潮音阁“郑和航海史料展”、议约场景复原、静海寺与《南京条约》、静海寺与香港回归等基本陈列。
         古静海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系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航海的功绩而敕建,并赐额“静海”,取“四海平静,天下太平”之意。古寺规模宏阔,被誉为“金陵律寺”之冠。寺内珍藏着各种西洋奇珍异宝,为游览静海寺,京师百姓每每倾城而动。古静海寺可称得上是一座“西洋博物馆”。清道光二十年(1840)英国以鸦片在中国遭禁为由发动鸦片战争,清道光二十二年八月(1842),英军胁迫清政府在静海寺内议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主权国家的地位,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香港从此被割让长达155年之久。中华民族经历了一百五十五年的斗争和努力,1997年7月1日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归。静海寺的历史文化价值,就在于它是中国在海外执行睦邻友好政策获得空前成功的历史见证,并标志着郑和下西洋实施“和平外交”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另一方面,静海寺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议约处所,是清王朝丧权辱国、帝国主义列强开始从海上入侵中国的历史见证。纪念馆从正反两方面都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警示后人,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日的静海寺,是融自然风物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有江南园林特色的爱国主义史料场馆。进入展区,游人能在赏景的同时受到启迪,是人们寓教于游的好去处。
         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明成祖于永乐十四年(1416)敕立。碑高6.35米,重27吨,是国内最大的郑和下西洋记事石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重要史料研究价值。
         三宿岩:又名“真假山”,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南宋抗金名将虞允文在此系舟三宿而得名。
       警世钟:1997年南京市迎接香港回归而铸造。材质为青铜,重3.5吨。钟体高1.842米,寓意《南京条约》于1842年在静海寺被迫议定。
        露陈墩:供摆设物品的祭坛。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被英军劫掠南下,因过于沉重而弃置在南京下关江边,留下了侵略的罪证。
        碑廊:静海寺游廊的墙壁,有据清人所绘的古静海寺图而雕刻的古静海寺全貌图。及社会各界人士为纪念馆题写的多块石刻。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