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南京文化史再添浓墨重彩一笔

南京文化史再添浓墨重彩一笔

南京文化史再添浓墨重彩一笔

----学者细释“佛顶真骨”发现的多重意义

.

滴水草堂书画网 (http://www.dsct.cn)

滴水草堂画廊 (http://www.dscthl.cn) 赵立军编辑

.

    经过100多天的研讨和科技攻关,七宝阿育王塔于22日正式被“请出”铁函。根据铭文记载和X光探测,专家确信,佛祖释迦牟尼的顶骨舍利就藏在塔中,这个轰动性新闻使南京在佛教文化中的地位再次受到世人关注。有学者表示,这是中国考古学界2008年的一次重大发现,对中国佛教界来说,也可能是自法门寺的考古发现以来最重大的一次大发现,意义重大。

.

.


  “佛顶真骨”

  对南京意义非凡
  从阿育王塔被发现到被成功取出,南京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宗教界、文化界关注的焦点。专家指出,“佛顶真骨”的重现,对于南京的城市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
  作为一名佛教学者,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一直关注着本次考古,他兴奋地对记者说,佛教界都知道南京在佛教史上地位非凡,而佛顶骨的重现则使这个地位从学界扩大到整个世界。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个城市如何凸显自己的特色,被全世界所了解和喜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而此次的重大发现,一下子把南京推到了全世界的面前。从这个角度来说,发现佛顶骨舍利对南京的意义不仅限于城市名片,而且对于理解南京的文化史也是一个大“因缘”。
.
  南京大学历史系贺云翱教授则认为,这个发现给南京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我们回溯历史,会发现南京历史上一直是佛教文化的重镇,是一个乐于接纳和融合外来文化的城市,有着开放、包容和创新精神的城市性格,这对于重新定义南京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特别意义。
.
  南方佛教
  系从南京兴起
  “传统观念认为,佛教是从北方传播到南方的,但最新的调查表明,南方佛教有自己的传播路径。而南京,在历史上屡次成为全国的佛教中心,韩国、朝鲜和日本的佛教也是从南京传播过去的。” 南京大学贺云翱教授说。19年前,包括他在内的5位中日专家开始追寻南传佛教的轨迹,3年内足迹遍布长江以南的100多个城市,终于初步探明了南传佛教的海路和陆路。
.
  东汉时,白马驮经到洛阳被认为是佛教最初传入中国,但奇怪的是,长江以北从没发现东汉时期的佛像,反倒在长江流域,例如在出土于南京南郊的一面东汉铜镜上,发现了数尊坐佛。考古证明,三国时吴国遗存了200多例佛造像,而曹魏政权所处的北方仍是空白,这个发现对原有的观点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南京对于南方佛教的传播更显得意义不凡。贺教授说,南方佛教三国时从南京兴起,孙权不仅聘请僧人支谦教授太子孙亮,而且为僧人康僧会建了建初寺,这是南方最早的佛寺。支谦和康僧会翻译和撰写经文,当时都城建业(今南京)是全国译经最多的地方,成为南方佛教传播中心。就在建初寺附近,后来又出现了长干寺、天禧寺和大报恩寺,它们所在的长干里历代梵刹林立,可谓佛脉悠远。
.
  南京曾数度成为
  全国佛教中心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提到江南佛寺,人们总会想起这句唐诗,然而根据统计,南朝同时存在的佛寺数量最多时达到 700多座,大大超出人们的想像。
.
  而南京在佛教史上的地位,也远比人们印象中要重要,贺云翱列举了很多例证:
.
  东晋时佛教有“六家七宗”,其中心无宗、识含宗等4宗与建康(今南京)有关。
.
  南朝时,梁武帝下了《断酒肉文》的诏书,从此素食成为中国僧人的生活特色之一;东晋和南朝时期,政府派出僧人到朝鲜半岛传法,后佛教又从朝鲜传入日本。
.
  隋唐时南京地位下降,但六朝时的佛学根基却开花结果,吉藏大师秉承南京栖霞山法统,创立了三论宗;智者大师融汇在南京所学创立了天台宗,法融禅师在南京牛首山创立了牛头禅,正式把禅宗中国化。
.
  明代朱元璋和朱棣两代皇帝征召全国名僧,禅宗、净土宗、天台宗和律宗等领袖人物几乎齐聚南京,汇集佛教一切经典的《大藏经》就收藏在大报恩寺,成为佛经印刷和传播中心。
.
  清代时,杨仁山在南京设立金陵刻经处,这不仅是全国性的佛经刻印中心,而且也成为佛学和维新思想的孕育地。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南京民营的可一出版物发行集团出资2800万元再版《大藏经》,这部由宗仰上人和王国维、章太炎共同校勘编纂的《频伽藏》,在百年之后首次面向大众公开流通。
.
  纵观历史,只要是作为都城,南京基本是全国佛教的中心。正是因为南京在中国佛教史上不断涌现高峰,有所贡献,因此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称南京是“佛教学术的中心”。专家指出,此次佛顶骨在南京重现,再次用法物证明了南京在佛教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