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华丽的转身”国家一级美术师施正东先生访谈

“华丽的转身”国家一级美术师施正东先生访谈

“华 丽 的 转 身”

----国家一级美术师施正东先生访谈

完美书画网 (http://www.dsct.cn)

滴水草堂画廊 (http://www.dscthl.cn) 赵立军编辑

钱晓征 《 江南时报 》( 2010年4月4日   第 16 版)

         施正东

  1948年出生,江苏扬中市人,著名中、西画家、收藏鉴定家、沉香研究专家。1981年毕业于盐城师范学院。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特聘教授,南京市美术家协会顾问,南京书画院顾问,中国金陵印社副社长,江苏省书画收藏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第一副会长。

  施正东先生在他生命中完成了三次华丽的转身,学生转向军人;官员转向画家;玩家转向思想者。每一次转身都成功地绕过了生命中原本可能绕不过的艰难。本次访谈,说的是施正东从官员到画家这个华丽的转身。

  钱晓征:你原本社会身份是一个文化官员,在退休的前夕,经考核评审你获得了第二个身份:国家一级美术师。你的绘画是自学的?
  施正东:是的,也可以这么说。我从小就开始学画了,几十年从未间断过。白天上班,是一个国家干部,所以尽责尽力做公家的事。业余时间,就钻进书房画自己的画。
。  
  钱晓征:你后来拜的绘画老师是亚明?
  施正东:是的,80年代始就常去亚老家里玩,看老人家作画。后来,我向亚老明确提出“能向您学画画吗”?亚明说:“当然可以,但是,学画是要吃苦的,你要从芥子园画起,没有捷径可走,要补童子功这一课。”不过,我没有完全听他老人家的。因为,觉得自己30多岁了,不可能再去从头学芥子园。先弄清楚我最需要什么,我觉得学中国水墨画我最缺的是:第一要懂得什么是宣纸;第二要懂的是水和墨之间的关系;第三要学会使用各种毛笔。搞清楚自己的需要,就直奔目标。于是,我就把亚明先生的画册作为我的芥子园来临摹,我学中国画的起步就是直接临摹亚老的作品。
。  
  钱晓征:一开始接触中国画,毛笔、宣纸、墨、颜料,这之间的磨合是否很难?
  施正东:因为多少有些基础,所以感觉不是很难,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去请教亚明老师。我用两年多的时间大致掌握了淡墨的使用。亚老就觉得我有悟性,很勤奋,老是表扬我。几十年过去了,我如今也在带学生,用的就是当年亚老教我的方法。
。  
  钱晓征:临摹亚明老师的画是一种学习,你怎样来理解中国画?
  施正东:我觉得中国画是一种文人画,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寄托和表现,墨和宣纸是东方文化专有的一种特殊绘画材料,尤其适合大写意和半工半写的两维绘画形式。我不喜欢太工笔的作品,全方位的精雕细刻,若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超常的灵性就难免匠气。有很多工笔画,看了会给我一种压抑和劳累的感觉,总觉得画得太苦了,所以我历来很尊重工笔画家们。这也可能与我的性格有关,我是大而化之举重若轻的人,追求大写意,大感觉。中国文人画需要学养、需要才情、需要悟性。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深含寓意,突出个性。在像与不像之中,似与不似之中,神采飞扬,一笔下去像什么就是什么。这个特点,倒蛮适合我这个半路出家的画人,更适合我活泼好动的个性。
  我特别喜爱画的是花鸟鱼虫,尤其是画各种小虫子,其实这种偏爱是一种儿时情结的延伸。大写意,一定要有激情,要有想法,要有灵气,建筑在功力、性情、灵气上的几笔下去,大感觉就出来了。但还不够生动,缺少三维的立体感,如果这时候再添上很有情趣的极具生命力的小东西附着在这个大感觉上,那么画面就完整了。所以,我的画,一般是大写意的背景,加上半工笔的各式小虫子,这样远景中景近景,大笔粗笔细笔都有了,再提上一段应时应景的款,盖上几枚小闲章,画作就成了。

  钱晓征:你觉得画好花鸟鱼虫,关键是什么?
  施正东:有几个关键之处。第一是形似,它毕竟是活的生物,你画这个东西就要像它,这和大写意背景不一样,背景可似像不像。但是你补上去的鸟兽鱼虫一定要像。第二在形似的前提下还要力求画出它的神韵,凡缺少神韵的东西都脱不了匠气。有了形神之后,最终还要有体现文人思想才情与画面相得益彰的题跋,这也非常重要。最近我卖掉一幅画有点可惜,画面上是几只毛绒绒的小鸡围盯着一只蝉壳,不知此为何物,正纳闷。上面有一段题跋自己很喜欢,“雏鸡不识脱壳计,留得金蝉鸣高枝”。这类构图和题款都是自己创作的。文人画讲究思想、情趣、意境,花鸟鱼虫大家都画,不同的人表达着不同的绘画语言和创作思想。

  钱晓征:你还经常画螃蟹和公鸡?
  施正东:画蟹是因为喜欢吃蟹,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嘛!画鸡的原因,是因为江苏有个已故的大画家陈大羽先生,是受他作品的影响。不过我画的鸡,跟陈老先生的画作又有区别,首先功力远不如他。我要表现的是“正东画鸡”,区别在于:我笔下的鸡更张扬,比如尾巴翘得更高,头大,嘴、冠、爪子也都比较大,给人的感觉公鸡画得像黑背狼犬,像藏獒,像狮子,表现的是大气、雄气、霸气。我用的是拟人和夸张的笔法。

  钱晓征:你是想张扬人的一种个性?
  施正东:我题跋最多的是“为雄应当奋斗”、“终究一鸣惊人”、“一叫千门万户开”、“悍目发朱光,扇翅独翱翔”等等。为什么这样说,这与我的人生感悟和社会经历有关。我们这代人至少走过10年的弯路,多年被压抑着,但想着终究要扬眉吐气。陈大羽老先生画的鸡要文气得多,他讲究传统章法,有分寸,有功力,毕竟是师从齐白石。而我没有任何负担,不怕别人说我画的像还是不像,好还是不好,我画得是种血性男人的性情,所以构图造型笔墨等往往不按常规出牌。例如颜料,我早就用国外的颜料画中国画了,因为颜色亮丽,我就敢用。什么材料都试,都是为我所用。后来我干脆就画起西洋画来。我一直喜欢西洋油画,这也是中小学时期所受苏式教育影响的缘故,我们这代人大多学过俄语,受前苏联文化的影响很大。在花鸟虫鱼中,我又选择了以画小昆虫为主,这是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和眷恋,少年时代我在乡村呆过,因顽皮从小就抓虫子、玩虫子、喜爱虫子。什么昆虫长什么须,有几条腿是什么特性我太熟悉了。

  钱晓征:你正式开始画西洋油画是什么时候?
  施正东:是2004年正式开始起动的。直接原因是受香港美术学院院长徐燕婷女士的影响。徐燕婷很谦虚,经北京朋友介绍她原本是来南京找我切磋中国画的,结果反而引导我走上了画油画的路。她早年是广西美院毕业的,留学法国学油画,后又到中央美院进修,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油画家。当然后来庄天明、丁方等同志对我的帮助更大。

  钱晓征:现在回头来看,西方油画和中国水墨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施正东:和西洋画相比,中国画的元素更多更丰富,笔墨的繁简浓淡,不同宣纸的不定性艺术效果,以及诗书画印几大方面,都极其讲究,它需要深厚的综合修养。如果单一讲画山水风景画,那最好的表现形式还是油画,中国山水画技法和气势上不如西洋画的色彩、光影有穿透力。尤其是画完将画挂在墙上一看,那种视觉上的冲击凸显出来了。傅抱石先生的江山如此多娇画得极好,我多年来一直景仰崇拜,但那毕竟是巨幅平面构图,而油画明显有那种立体感,是通过光影和色彩来体现的,会显得更宏伟、更直接、更栩栩如生。油画在色彩上也比国画丰富多了。但是作为文人画或创作小品,西洋油画就远不如中国画易于表现那种复杂的东方情趣了,有许多中国画外国人是读不懂的。

  钱晓征:你从政府官员到美术师,这个转身可谓华丽,非常完美,你解决了许多为官者退休后常见的失落心态问题。你是怎么做到的?
  施正东:关键是真正能想通,一通百通嘛!制度规定每个人到了一定年龄都必须退休,这是个常识,任何人都要遵守这个制度。但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反应。有的人是权力惯性太大,官当到60岁还不愿退下来,这从表面上看仿佛是一种自信,但究其本质却是极大的不自信。社会事业是一个延续性事业,就像400米接力赛,四个人参加比赛每个人只准跑100米,你不能把接力棒老抓在手上不放。矫枉须过正:我有意提前几年进入绘画这个所谓“第二职业”,所以在五十七八岁时我连续办了几次个人画展。2004年我在可一画廊办了小型画展,2005年在南京博物院办了大型画展,后来又到宜兴去办画展,意在与社会与画界接轨,为的是真正退下来时我已是被社会认可,“职业画家”了,不会感到空虚茫然无所事事。我是提前下降,平稳着地。

  钱晓征:退休那天,你是什么心态?
  施正东:退休那天,真的轻松愉快,因为是从心里卸下了这副担子,每天至少8小时工作的担子扛了几十年了,确实累了。现在,终于有充分的时间自由支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一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扮演好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就能坦然,坦荡。退休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届时才能有一份真实自然的轻松心态。

[fly]欢迎光临滴水草堂书画网[/fly]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