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振新画展(上海)前言
。
滴水草堂书画网 (http://www.dsct.cn)
滴水草堂画廊 (http://www.dscthl.cn) 赵立军编辑
。
历代书画家多半是为官者,笔墨为古人科举和为官之必备工具。而今行业细分,书画已成为专门职业,故身为领导公务繁忙而又书画者甚少。而吾友振新40年来任扬州市长、常州市委书记要职,所到之处经济与文化同步繁荣,政绩卓然,有口皆碑,然观其书画又不亚于某些专业画家。所作山水构图精巧、端庄稳重、设色大胆而又恰到好处,既有江南画家之秀丽,又有北派山水之雄厚。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览,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
振新生于古城苏州,家住清末状元陆润庠故居,沿河小街有扇庄数家,对门即是乾隆创始的颜料老店“姜思义堂”,从小他便跟着画师画团扇谋些小费以补家境之贫寒。好心的画师赠与他一套“芥子园画谱”,以此引导他不断地迈向中国画的领域。振新的成功之道还在于他天资聪颖、才思敏捷,又喜追根寻源,勤奋好学。为官者能静心读万卷书者,要数吾友振新矣。他一生最大的乐趣便是读书,内容遍及政治、经济、文化,且有过目不忘之天资。广博的知识也使他对中国书画史、名家画论广泛涉猎,并能融会贯通。一有机会,他总要认真地观赏历代名画,尤其明清吴门画派的精品杰作、扬州八怪的豪放笔墨、常州画派的没骨艳彩,都深深地影响了他。近年来,他又拜宋文治、亚明、黄永玉等名家为师,受名师点拨,其技艺更趋成熟。
。
。
虞振新山水书画
。
振新的绘画,初看比较传统,但细看则并非只尊某家某派,而是融汇和吸收多方面的营养,且难得地保持了那种不刻意的自然情致,富有灵气而耐人寻味。有些画还有民间意趣的流露,皆融入文人意境之中。多数作品能让观众感受到静中有动、柔中有刚的内蕴,并已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艺术风格。
。
初识振新,还不知道他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科技人才。原来他是我国最早研究化学传感器的技术专家,且有著作数卷,至今仍然是大学里的一位化学教授。这一优势,促使他更可能对中国画的新材料的应用和新技术研发方面的探索,是中国绘画艺术迈向竞争制高点的最佳选择。振新的画,既吸取传统的技法和技巧,又重在纸、墨、色等材料上改进,还注意对工具的优化。因此每幅画对他都是一次研究和探索、创造新的意境的过程。来自科学和艺术两方面的知识,使他在书画鉴赏方面颇具造诣。他能从作者风格气质上辨别真伪,同时从研究纸、绢织造演变、色浆形成的化学过程以及中国印泥、颜料生产工艺演变等多角度科学分辨真伪。他对中国历史名城和文博保护在新技术应用上都作出过开创性的工作,因而他至今还是中国文物学会的顾问。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先生就戏称他为“文章太守”。
。
难能可贵的是,振新的多才多艺和文化修养,都能在他领导的工作中得以体现。他重视古迹、古园的重整和扩建,更重视城市改观与绿化、美化同步。他认为现代城市的建设不能不和中国绘画意境中的诗情画意相交融,不能不考虑以人为本、陶冶人们的心灵等方面的需求。在扬州、在常州的很多地方,都能让我感受到振新浓重的文化品味,感受到振新为此所作的努力。
。
总而言之,他是一位富于创造精神并且具有独特艺术性格的画家。他对大自然深情的赞美和讴歌,饱含着诗意的激情和理想的意蕴。无论是在意境上还是表现形式上,他的作品都呈现出明显的开拓性与创造性,富有浓郁的浪漫色彩。作为他的画友,除了祝贺他已取得的成就,还相信振新今后无论在领导岗位还是艺术事业方面,都会有更出色的表现。这是朋友的期待,也是时代的需要。
。
刘勃舒(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现国家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