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访中国齐白石研究院副院长李应来先生
。
滴水草堂书画网(http://www.dsct.cn)
滴水草堂画廊(http://www.dscthl.cn)赵立军编辑
。
李应来,号石仃,清心苑主,字道森,一九五五年生于青岛,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际)一级美术师,专业画家,担任中国齐白石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院山东分院副院长,东方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香港国际著名艺术家联合会副会长等职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李应来先生的国画陆续多次在中国书画报、中国美术报、大众日报、青岛日报、青岛党史、青岛通讯、青岛商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被多家电视台节目录播,作品还被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中国书画典藏编委会、香港新闻出版社、青岛市档案馆和国际友人收藏。作品已被编入《中国美术家选集》、《中国现代书画家名家名人大观》、《当代书画艺术家精英大典》、《中国山水画名家作品精粹》、《中国山水画名人录》、《中外书画艺术名人录》、《当代画家精品集》、《世界书画家大辞典》等几十部辞书中。
李应来先生自幼受家族影响酷爱丹青,小学三年级随手画的铅笔画《老虎》,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自此开始迷恋绘画,慢慢小有名气。小学四年级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逐渐进入停课闹革命状态,在这期间家长托人辅导坚持学习,直到一九七二年参加工作后,转入了中国画的系统自修学习,从国画工笔入手,到小写意花鸟、山水,到国画大写意花鸟,还兼修素描,后来又入夜校进一步学习进修,一九八三年,李应来先生进入了中国画函授大学学习三年,又在中国画函授大学研究生班学习了两年,在这五年的学习中,从历史到画论、诗词、书法、临摹、写生、创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受到了国画大师们的亲临指导和面授电教,如国画大师:田世光、白雪石、孙奇峰、娄石白、于希宁、潘公凯等。在这五年中还大量临摹了古今国画大师的作品,如:八大山人、齐白石、潘天寿、吴昌硕,山水画大师:石涛、黄宾虹、傅抱石、张仃等名家作品,受益极深,为其后个性化的国画创作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痴情有报,厚积“博”发
李应来先生在数十载艰苦的书画艺术学习实践创作中,不骄不躁、驱除杂念、心神专一、潜心研究学习,摆脱一切外在的羁绊,在精神上坚持“虚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进入完全自由的精神境地,几十年如一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丹青忙”!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令人耳目一新。品读李应来先生的作品,一是看、二是赏、三是读、四是品,才能体会到先生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博大情深,真可谓“画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李应来先生是一位基本功非常扎实雄厚的画家,他笔下的大写意花鸟、山水和工笔,特别是大写意花鸟,立意新,有雅趣、拙趣、意趣、童趣,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如:大公鸡、荷花、柿子、猫、牵牛花、秋菊、松、梅、鱼、鸟、青蛙、鸭子、鹤、鸬鹚等等,用笔放纵泼辣、自然超妙、雅拙质朴、笔笔是形、笔笔着意、淋漓洒脱,恣纵处不无法度,简约不失神完。先生画的一幅小猫,题跋是“春来不觉时,醒来已深秋”,画面左下方画了一只小猫睡梦中醒来,双眼一只闭着,一只睁着,非常人似化,在现实生活中,猫是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画家的高度夸张,使小猫非常人情化,右上方了了几笔画了几朵红菊花,使画面十分生动,意趣超脱,卓然生情,暗示着人不能虚度光阴,要树雄心、立大志,珍惜大好时光,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我们再看先生画的大公鸡,昂首眺望左上方,神态专注,双腿自然毅立,它是想觅食美味佳肴?还是在悠然自得地饱览大自然绮丽景色?让人境生象外,浮想联翩。先生这样的作品还有许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解读了。如果画家没有对自然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对动物体态性格的了如指掌,如果作者没有把自己深厚情感倾注在自然物象之中,把动物变为寄托自己情感的媒介与载体,无论画家技巧多高,是难以创作出如此形准神现而意切的作品的。
画家艺术风格的形成,是长期艰苦实践、百折不挠、排除杂念、心神专一、潜心研究的结果,它一方面表现在选择题材与表现内容上,另一方面则是表现于画家所使用的艺术语言,即表现形式方面,这些特点不是因袭模仿所能得到的,而是需要画家对生活具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理解,并把内容和形式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的,把人的灵魂融在画作中,达到得意忘形的神似,才能得法、得象、得意的大境界。李应来先生是一位具有非常有潜力的画家,他的作品具备很大的升值空间,先生已是耳顺之年,正处在创作的盛年期,我们期待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贡献社会、贡献美术事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