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诠释与赏析
滴水草堂书画网 (http://www.dsct.cn)
滴水草堂画廊 (http://www.dscthl.cn) 赵立军编辑
。
“上善若水” |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中的关键词“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是天地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几于道”的“几”是“非常接近、达到、合符”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达到、符合自然法则”。而“几于道”又与前面的“上善”(最美好的品格)前后呼应。整句话的意思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水总是处于人人们所不愿处的地方洁身自好,故达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则。
为什么我们的老祖先说水是“上善”,由此而将水作为最受尊崇的美好品格的示范,倡导人们效仿呢?为此,孔夫子将水被崇尚为“上善”的原由,从功效、特征、性格、行为、操守等多方面做了深层次的解释。
孔子说:水有五种完美的品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滋养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倒流,或方或长,遵循自然规律,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向几百丈山涧毫无畏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度;量见多少,不用削刮(不会隐瞒正确的观点,违心地趋附别人),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归宿必处东),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水有这些好德行,所以君子遇水必观(观察、体会、感悟、效仿)。
|
“厚德载物” |
出 处:《易经》有坤卦,其《大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用 法:作谓语、定语;指厚德育人 大 意:人有聪明和愚笨,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贫瘠之分。农夫不会为了土壤贫瘠而不耕作,君子也不能为了愚笨不肖而放弃教育。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没有不是承载在大地上的。所以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意义,以厚德对待他人,无论是聪明、愚笨还是卑劣不肖的都给予一定的包容和宽忍。
“厚德载物”一语出自《易经》,原文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前呼后应阐述了才能与德行之间的对应关系:天行健(苍天高高在上,以强有力不可抗拒的运行法则影响世界),君子以自强不息(有才能的人应该不断追求、进取、强壮自己)。这句话是阐述强者应当通过不断的努力具备超凡的济世才能。 当我们理解了这句话后,真的叹服华夏精英周文王被关在牢笼七年里,居然能在所著的《易经》中豪气冲天喊出了“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一万古回荡的豪言壮语。秉承父辈的宏志,气势豪迈的大英雄周武王后来率领几万锐不可挡的军队,“牧野之战”誓言高喊“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举起你的戈、排好你的盾、竖起你的矛)!将纣王的几十万商军打得落花流水那就不是怪事了! 明白了前一句话的含义,对后一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容易理解了。易辞云:“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意思是说:大地以宽广深厚承载万物,故能以好的品行造福万物无所不包容。“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与前一句紧密联系,用大地的宽广厚实来比喻人的胸怀气魄。意思是说,君子应像大地一样以宽广深厚的好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这句话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相对应,告诫君子不但要有与众不同的济世才能,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具有造福万众的奉献精神。也就是强调有才有德,德才兼备。
|
“励精图治” |
励精图治:易错:力精图治
解 释: 图谋求,设法。励:奋勉。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亦作“励精图治”、“厉精求治”、“厉精为治”。
出 处 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宋史·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用 法 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示 例 ~在勤民,宿弊都将一洗新。(元·马致远 《青衫泪》楔子)
近义词 雄才大略、励精求治
反义词 丧权辱国、祸国殃民 |
“海纳百川” |
释 义:纳:容纳,包容。大海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广泛,数量巨大。
出 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用 法: 作宾语、定语;常用于主语是人,表示某人的心怀宽广,肚量无限。
示 例: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有容乃大,出自《尚书》;无欲则刚,出自《论语》。
。
文化释意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顾名思义,大海的宽广可以容纳众多河流;比喻人的心胸宽广可以包容一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泛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同时,海纳百川还有包罗万象的意思,常常用来形容事物壮阔雄奇,难以形容,于是用“海纳百川”来形容。 |
“宁静致远” |
诸葛亮说的一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
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
词 目 宁静致远释 义 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出 处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示 例 至于宽闲之野,寂寞之滨,每自寓其天怀之乐,而~,未尝不处处流露。(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
|
“豁 达” |
豁达指心胸开阔,性格开朗,能容人容事。豁达是一种大度和宽容,豁达是一种品格和美德,豁达是一种乐观的豪爽,豁达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洒脱的态度,也是人生中最高的境界之一。
。
现代养生学认为,自然界博大无边,人的欲望无止境,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物质利益,势必会劳神伤身,损害了健康。因此,为了健康,我们要学会豁达。豁达不仅能保障健康,而且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标志。 。 据专家们对我国几百名80多岁以上的健康老人的调查,结果表明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精神开朗,心怀坦荡,豁达安身,对生活充满信心,对误解包涵宽容。一个心胸宽阔的人、能够帮人之忙,念人之功,谅人之短,扬人之长,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友爱。 。
谁都希望自己生命之树常青,幸福和快乐在身边围绕。那么,请别忘记其秘诀之一,那就是要气量宽宏、豁达、大度。 |
“驰骋千里” |
纵马疾驰;奔驰。《周礼·考工记·輈人》:“终日驰骋,左不楗,行数千里,马不契需。”《楚辞·离骚》:“乘骑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唐 李绛 《和裴相国答张秘书赠马诗》:“纵横逸气宁称力,驰骋长途定出羣。” 明 李梦阳 《猎雪曲》:“驰骋复徊徘,掉臂角弓开。” 清 马维翰 《蚤发侜浦》诗:“首言慎起居,次言远驰骋。”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三章:“不管敌机多么猖狂,公路上的车辆照旧扬着飞尘不绝地驰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