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鉴定课堂--第二十讲 名家“特型书画” 之“合作画”造假成品辨识

鉴定课堂--第二十讲 名家“特型书画” 之“合作画”造假成品辨识

鉴   定   课   堂

.

滴水草堂书画网 (http://www.dsct.cn)

滴水草堂画廊 (http://www.dscthl.cn) 赵立军编辑

.

    从事书画鉴藏工作廿多年后,我有个铭心刻骨的体会:当今假造的书画之所以能屡屡骗过那些艺术资历并不算“浅”的书画家、书画鉴藏家甚至国家级鉴定权威机构。至关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识假者是“置”身明处,而造假者则“躲”在暗处。俗语所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鉴定书画当然也是这个理儿。那么有什么途径可以较快摆脱目前这种多数鉴藏者都面临到的“识假被动”局面呢?我以为,辨别书画的真伪,就好像是看魔术表演,你只有想方设法跑到幕后去,去把那些在舞台正面“视而不见”的玄机妙境统统看出个究竟来,才能令魔术“魔”力顿失。恍然大悟中形形色色的书画伪作便会变成“被看穿的把戏”,辨识它们当然就显得“主动”。

.

  因此说,深入到幕后去揣摩、深究书画作伪的种种伎俩,揭开造假者的神秘面纱,无疑会对我们的鉴定实战带来极大的帮助,称之“事半功倍”也一点不为过。从今天起,我将根据自己的书画鉴定实践和识伪经验,对目前这一时期较流行、且较具欺骗性的一些书画作伪手法做个相对全面系统的辨识讲解。

第二十讲 名家“特型书画”

“合作画”造假成品辨识

        当我们接触名家书画多了后,有时会碰见一些署名某名家的非常规类型的书画。这些书画若是真实可靠物,通常都是在特定年代或某种特殊状况下完成的,是属于另类型的作品或根本就不是严格意义上“创作的作品”,有的只能算是手稿习作类或实用性手迹。由于它们与我们常见的一般性书画作品从内在到外表皆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鉴定它们具有特殊性,故才将其归类统称其为“特型书画”。它们在书画名家一生所有作品中所占比例不高,多数书画鉴藏者对其基本特性不了解,判真断伪的把握相对小,因此给造假带来了便利。“特型书画”常见的有合作画、主题性创作、写生习作类、课徒画与练笔小稿类、信札、题字与题跋类成品等几种大的类型,本文先说“合作画”的造假与辨识。

  在书画界,功成名就的书画家免不了会受邀参加各种聚会,在盛情难却的情境下有时会数人共同执笔合作着完成若干件作品。也有少数是在有心人的精心策划下,在不同时间段,挨家挨户去续成一件合作画。总之,合作画是由数人“合制”的作品,名家们总是有的认真有的带应付地每人各画(或兼题款)或多或少的一部分,最后画作收归于施笔者以外的他人(多数都是这样)。从画作的表面状态看,合作画计有三点的与众不同:一是作画者至少有两人,多的有三到五人甚至还不止,画作似有各种(不同)艺术风格相“融汇”的意味,画作较名家独创的作品相对会显得题材多和结构散;二是该类作品的尺幅多数偏大,基本都大于常规的四尺宣纸一裁三的尺寸,适合做家居客厅或机构会所的大堂与会议室的布置;三是此类作品绝大多数的题款都会题写上如“某人与某人合作于某处”之类的字,给人以明确的出处信息,造假与售伪者常会借此做文章。

  合作画的赝造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选取现成的画作母本一对一地“绝对克隆”或有所变动地“相对克隆”;另一种则以不用母本地凭空仿制。前者因冒充数位名家笔迹有根有据,成品相对更容易接近真迹实物一些;后者由于摆脱了具体参照物,若由一人(或一处)同时赝造具不同艺术风格的署名名家笔迹,难度要大不少。因此属前者作伪性质的赝品数量会居多。

  我曾于2004年秋季在北方某拍卖行遇见图(1)这幅合作画,其署名分别是南方名家陆俨少和北方名家许麟庐。从画上笔墨与题款内容看,好似陆俨少画了一大一小两块石头;许麟庐画了立在大块石头顶部的一只老鹰。不过说实在的,自从我看了此画第一眼就对它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原因是两位被署名的画家都很擅长于经营画面的章法,如果此画真的是由署名者共同完成的,那他们怎么可能皆视而不见此画右半边空洞无物地像未完成的状态、而将两处各人的题字“蜷缩”在左边中部和下边?之后很快就证实图(1)不是真迹,答案在另一家拍卖行图录中找到,见图(2),此画才是地道的合作画,它事实上的合作者是三个人,分别是陆俨少、许麟庐与北方名家何海霞。俨然是作伪人在克隆时采取删减内容的方式,即删去母本中原何海霞画的松树内容,并将款识作了变动,终使画作出现了上述的大漏洞。当然图(1)成品露马脚处还有很多,好在有母本在场,我就不必再说多余的话了。

图    一

图    二


  真正的合作画绝大多数都是由数名书画家即兴而作,故世间基本不可能有近似于“保留节目”作品的存在。我们要成功辨识合作画作品的真伪,最需要做的“功课”当然是要熟悉每一位署名画家不同的艺术特质,此外对名家画作构图的基本法则及该类画作的章法特点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