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12
发新话题
打印

春风又绿江南岸 ——评说新吴门画派

春风又绿江南岸 ——评说新吴门画派

春风又绿江南岸

    ——评说新吴门画派

.

滴水草堂书画网(http//www.dsct.cn)立军编辑

.

  2008年5月15日至19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江苏省广电总台、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并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江苏省美术馆承办的新吴门画派作品展,已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今天发表部分专家学者的观后感言。

.

  积极的艺术探索 可贵的绘画实践
  章剑华(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吴门画派”诞生于迄今约500年前的明朝中叶,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这些旗帜性人物代表着当时的最高水平,迄今仍在中外美术史上闪烁着璀璨的光辉。以苏州国画院为主体的画家们坚持传统经典,不断探索实践,正在创新建立“新吴门画派”,为我省书画艺术的发展探索新路。
  “新吴门画派”首先是“吴门画派”,应当继承“吴门画派”的优良传统,弘扬其艺术精神和艺术特色,突出温润的色彩、隽永的内涵、生活的气息、笔墨的趣味。
  “新吴门画派”又不是“吴门画派”,她不是简单的历史重复,而应当着眼于“新”,在“新”字上求突破、求发展。在“吴门画派”的传统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画风、新的题材、新的精神,尤其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出更多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
  “新吴门画派”的创建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经过长期的艺术探索与实践。画家们应自觉担负起社会赋予绘画艺术的历史责任,既要创作出代表当今时代精神和艺术水准的精品力作,又要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既要出名作,又要出名人,进而耸立起一座座“风景这边独好”的艺术高峰,使之成为江苏文化强省的名片、品牌和重要标志。
.
  江南绘画的代表
  宋玉麟(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苏州是中国画的重镇,吴门画派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重要画派。“明四家”以山水画为主,极具影响,是江南山水画的代表。今天,苏州新吴门画派的一批作品由北京展出后移师南京汇报展出,反响很好。看得出这样高规格的展览是经过充分策划、组织、准备,是苏州市委、市政府打造重要文化品牌的举措,也是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一个画派的形成和推出是需要基本条件的,新吴门画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像吴 木、张继馨、孙君良、刘振夏、周矩敏、马伯乐、杨明义等所有展出的画家,他们的作品都继承了吴门画派的儒雅、清新、细腻的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过去吴门画派是江南山水的代表,今天新吴门画派也是江南绘画的代表。所不同的是吴门画派以山水画为主,兼带少部分人物画,而新吴门画派山水、人物、花鸟齐全。他们创作的理念相近,水平较高,其中很多作者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这样的一群画家,生活在一个地域,又聚在一起展览,给人百花齐放的深刻印象。可以说就是一个品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在江苏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刻,创立、推广新吴门画派,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
  天堂里的画
  赵绪成(江苏省文联副主席):苏州,那是什么地方?那是天堂,那是江南的天堂,那是寰宇的天堂。那山是碧玉的,那水是脂玉的,那树,那花,那草都是玉生的,亚光的,娇艳欲滴的。那黛瓦的墙,那流水的巷,那静幽的园,也是玉砌的。更有那金鸡湖,工业园,开发区,崭新的装扮,把西方现代的“钻石”巧妙地移来,铸就了东方温润与西方铿锵的新天堂的交响。
  苏州,那是什么地方?那是苏州国画院的书画家们仙居的天堂。在这繁荣多元而又浅烂浮假的绘画时代,苏州国画院的书画家们却特别的淡定,日子过得悠闲安详,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二亩三分地里辛勤地耕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年都丰收在望。近来在南京举办的以苏州国画院为主的新吴门画展,就是他们成就的集中展示,可谓既传统又新意。这在当今之中国,还有什么地方的人能过上这样的生活,能推出这么整齐的画作,你们找找看?我祝愿苏州画家们能在天堂画出更多的仙作。我也很想经常到苏州天堂走走,偶而客串一下仙人,不知苏州的同行们欢迎否?!
.
  现代审美的走向
  张华清(江苏省美协副主席、江苏省油画学会会长):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的新吴门画派的展览,我是一幅画一幅画看过去的,很激动。一个地区能拿出这么多高水平的画作集体展示,很不容易。它反映了地域绘画的整体水平和现代审美的走向。这个画展能够在北京和南京引起学术界和社会高层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体现了主办方在大文化的建设中所表现出的高瞻远瞩的思路。同时,画展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善于整合吴门文化的各种元素,以传统吴门绘画穿针引线,串起了当代苏州画坛的亮点,成为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的一个品牌。画展使人们直观地感觉到苏州地区现代经济的繁荣与传统文化的提升比翼双飞,这就是人们理想的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曼妙天堂。一个画展既能让人看到几百年的绘画传承,又能让人欣赏到现代审美的妙境,这是一个好的展览,是一个成功的展览。我建议这样的展览可以在全国巡展,让更多的民众像看青春版《牡丹亭》那样,在品味新吴门画派的同时,品味新苏州的文化。
.
  阵容整齐 多元创新
  范保文(江苏省美协副主席、
  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资深教授)
  吴门画派始于明代,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明四家”,又称“吴门画派”,是苏州地区特有的文人画派。他们崇尚文采,注重人品,追求逸趣,讲究笔墨成为吴门画派最重要的艺术特色。随着时代的演变至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它在中国画史上有着很重要的位置。今天的新吴门画派推崇吴门画派的艺术观点与表现风格,传承吴门画派的精髓,在取材上汲取了吴门画派的取材内容,大多表现江南太湖风光、姑苏名胜园、小桥流水等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在新吴门画派的画家的群体中,孙君良、杨明义、马伯乐、刘善懋等山水画家从八十年代已经影响画坛,引人瞩目。在他们的作品中,运用传统技法,具有了吴门画派的风貌,又有各自的特色;老一辈吴 木、吴雍则以继承明代大家沈周细笔,形成自己的风格;花鸟画家张继馨、徐源绍等的水墨、大写意特具情意;人物画家刘振夏80年代就以画苏州农妇影响画坛,周钜敏、徐惠泉、潘裕钰、刘佳等的人物画有工、有写意,在传统笔墨中还吸取其他画种与画派为己所用的东西。有的大胆运用装饰画手法或现代艺术的元素进行创新,使各自的风貌独树一帜。今天的新吴门画派还有一个最大的特色是阵容整齐,已经形成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是值得称道和赞扬的。
.
  画坛上的“二泉映月”
  管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助理):新吴门画派的集中展示,其意义已经超出展览本身。它引领我们思考:时代呼唤什么?人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当今的中国画坛是真正的欣欣向荣,还是掺杂着虚假的成分?新吴门画派的画家们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看了他们的画展,我有一个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在当今鼓噪喧闹的画坛,新吴门画派犹如吹来一缕清风,令我们神清气爽。
  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品?怎样才能算是跟上时代的步伐?时代的发展是否也给艺术定格了某种现代的符号?作为一个成熟的画派、一群成熟的艺术家,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作品告诉我们,他们不趋于时尚,不迎合“现代”,他们入古而求新,与那些所谓的“引领时尚潮流”的大场景、大制作、大渲染相比,他们一笔一画描绘着心底的精神图卷。谁能说小桥流水之景不具宏伟气象呢?正如《二泉映月》蕴涵着巨大的人文精神那样,新吴门画派展出的每一幅画卷,都有动人之处,它们的整体亮相,仿佛让我们听到江苏画坛正响起动人心弦的“二泉映月”。
.
  彰显个性且不失传统
  徐善(傅抱石纪念馆馆长):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我们的一切成功都应归功于不断的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创新是永远需要的。新吴门画派的问世无疑是中国画发展过程中的福音。它在继承吴门画派传承文脉的基础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创造出符合当今时代精神面貌的新中国画样式,并被世人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新吴门画派的作品向人们发出的强烈信息是:新吴门画派继承了吴门画派温雅优美、注重生活、强调情趣、彰显个性而绝不故作怪诞的优良传统。新吴门画派毫无顾忌地大胆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艺术中适合自己的营养,充实发展自己的艺术内涵,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的、当代的(现代的)中国画新样式。与此同时,新吴门画派也毫不留情地摈弃了吴门画派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滋生的陋习和糟粕。时代给新吴门画派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新吴门画派的产生与发展也无疑给我们的时代增添了光彩。可以说,新吴门画派不仅仅是吴门画派的传承,还应该是吴门画派的发祥地在当今条件下衍生出的新的“吴门画派”。
.
  文气的新吴门画派
  孔六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硕导,工笔花鸟画家):我以前对周矩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江南市民情调的人物画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次新吴门画派画展,周矩敏色彩斑斓、情韵跳动的异国风情印度系列,以狂放激情、亢奋笔姿又留给了我他不断创新的深刻印象。而他带领的苏州国画院团队之整体亮相,则让我既吃惊于队伍整齐并且实力不凡的总体高水平,又深感吴门传统深厚文气陶熏的蕴育人杰之功,因为每位画家的画都是那么富于传统功底而又灵气流溢,都因深具创新精神而具有扩张力。在画展处处洋溢的江南灵秀之气里,我认定他们的画是画院的,却是不乏文气的;又认定他们的画是苏州的,却是能代表中国的。

TOP

 17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