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12
发新话题
打印

中国式结婚的三十年之变

中国式结婚的三十年之变

中国式结婚的三十年之变

.

滴水草堂书画网(http://www.dsct.cn)赵立军编辑

.

.

    如今的“中国式结婚”已经不再是“办酒席请客,娶媳妇过门”那么简单了。不仅房子、车子、全套家具电器备齐,还有旅游结婚、潜水结婚、戏剧式结婚等种种新奇项目,而以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为聘礼或嫁妆的结婚“老三件”时代已经成为记忆了。30年来,“中国式结婚”的礼俗变化折射了什么?

.

   从简朴到奢华:结婚“老三件”变成“全配套”

.

    婚姻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标志着一个新家庭的诞生,家人为了表达对新人的美好祝福,总是会将最贵重的礼物作为聘礼或嫁妆。
.
    三十年来,结婚聘礼或嫁妆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代,聘礼或嫁妆俗称“老三件”,也就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这既是为新人开始婚后新生活准备的生活用品,也是家庭生活水平的体现,所以有这“三件”的婚礼才“体面”。
.
“我和老伴70年代结婚,当时家里要准备‘三转一响’。‘三转’指的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而‘一响’指的是收音机。”今年10月1日刚为儿子办完婚礼的张建民说,“有的家里买不起缝纫机的,甚至要先借一台缝纫机来结婚,‘三转一响’已经形成了当时公认的结婚必备品。”
.

    76年结婚的上海市民陶林也回忆道:“当时的生活条件没有现在好,结婚时能备齐‘老三件’已经高兴的不得了,条件好一点的家庭会买钻石牌手表,凤凰牌自行车和五羊牌缝纫机,这就是当时的品牌货。那时候谁要是骑一辆凤凰牌自行车,无异于现在开着私家车,总会让人艳羡不已。”

.

    到了80年代,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结婚时除了“三转一响”外,还要添一些家具,比如,大立柜、组合柜、写字台、高低柜等,有的家庭甚至还有了黑白电视机。
.
    随着时代的变迁,“老三件”逐渐被“新三件”替换着。从80年代的黑白电视机、电冰箱和摩托车,到90年代的彩电、计算机和手机,再到21世纪,结婚已经不仅要准备“三件”了,房子和车子成为结婚必备品。

.

.

2007年5月3日,新郎新娘行夫妻对拜礼。当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汉服婚礼”在北京一家酒店举行。新郎和新娘身穿汉服,完成了“照轿”、“撒谷豆”、“传席”、“合酒”、“结发”等传统结婚礼仪

.

    张建民说:“如今,‘老三件’和家具这些基本生活用品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了,儿子结婚时,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等家用电器都是要准备全套的,而最重要的是买新房,条件允许的话还要买辆汽车。”张先生说。
.
    上海的宋徽已经开始筹备明年的婚礼,他说:“现在结婚,一般情况下是男方买房,女方买车。可以说,结婚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房子和车子。如果男女双方家庭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双方共同买房子。可以说,现在结婚房子是第一位的。”
.
  从单一到个性化:婚礼形式越来越新奇多样
.
    除了结婚聘礼和嫁妆越来越丰富外,婚礼形式也越来越个性化和多元化。
    过去,男方提亲,聘金是4元,聘礼是2斤糖。结婚当天,新郎骑着单车到新娘家里接新娘,新娘带着衣物、脸盆、桶等“嫁妆”过门,中午的时候新郎家摆一桌酒菜,“宴请”亲友,婚礼就办完了。
.
    六七十年代,娶亲大多用马车或者自行车接新娘,结婚仪式也非常简单。到了八十年代,生活条件改善了,迎亲工具变成了吉普车或者面包车。如今,结婚要用小轿车车队迎亲,其中也不乏奥迪、宝马等名车,农村也不例外,而且车队都要用鲜花、彩带装点,十分喜庆。
.
    上海市民陶林说:“过去,我结婚没有拍婚纱照,两个人在一起照个合影就算结婚照了。现在年轻人结婚,婚纱照拍得越来越艺术,而且越来越个性化。现在订婚时的‘三金’以及结婚时的钻戒都是我们那时候连想都不敢想的。”
.
    “二十七年前,我结婚时用的是一辆吉普车,而且,当时也不流行穿婚纱,新娘穿一件大红色外套就当是礼服了。连婚纱照也是黑白的,然后手工上颜色。” 上海的蒋华说。

.

.

2007年6月1日上午,一对穿着校服系着红领巾背着书包的新人来到南京市秦淮区婚姻登记处领取结婚证,让不少市民惊诧不已。据了解,这对新人均已达到25周岁,之所以打扮成学生模样,并挑选六一儿童节这天结婚,是想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告别青涩年代,

让这极具纪念意义的时刻给自己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

  他说:“婚礼就是请亲朋好友共同做个见证,一起热闹热闹,比较简单,最重要的是照顾宾客吃好喝好,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节目’。操办婚礼也都是请要好的朋友帮忙张罗,没有现在的专业司仪。”
.
    如今,婚礼越来越隆重,很多新人开始请婚庆公司策划操办,婚庆市场越来越红火。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很多婚庆公司为年轻人筹备起“中西合璧”的婚礼,由新娘的父亲将新娘的手交给新郎,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婚礼上没有教父,举行地点是在酒店或饭店,而不是在教堂或花园。
.
    除此之外,很多年轻人希望举行个性化婚礼,给自己留下难忘的回忆,因此婚礼开始“上天入海”,旅游结婚、潜水结婚、空中结婚、蹦极结婚、戏剧式结婚等新兴结婚方式应运而生。比如,戏剧式结婚就是婚庆公司新近推出的新产品,由新郎新娘亲自把两人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通过戏剧的形式演绎出来,而宾客则坐在观众席欣赏。
.
    虽然很多结婚形式因其另类而没有被广大新人接受,但是与过去单一、传统的结婚形式相比,如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婚礼展现了年轻人生活的丰富多彩。
.
“中国式结婚”三十年之变折射了什么?
.
    结婚礼俗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老百姓物质、文化生活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
    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顾晓明认为,现在婚礼的多样性容纳了对生活方式的不同追求,是对个体的更加尊重,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结婚习俗30年的演变,正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具体而微的展示。从“老三件”到房子、车子,从简单的请客吃饭,到新奇多样的婚庆仪式,都体现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
    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于海说:“七八十年代,我们处于一个物资短缺的经济社会,在当时要满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这些需求也是很困难的。而今天我们一般的日常用品都不缺,有条件的甚至还买房买车。那么,从物质层面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改革开放极大的提升了社会生产财富的能力。”
.
    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压力仍然不小。
.
   如今,买房、买车,举行隆重的婚礼成为新人结婚的重要内容。蒋华说:“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筹备结婚的压力也加大了。过去是单位分房子,所以结婚时不需要买房子,现在年轻人结婚首先是要买房子,这成了结婚最大的压力。很多年轻人是用父母的积蓄付房子的首付,然后由子女用后半生的收入还清贷款。”
.
    于海说:“之前人们对于‘老三件’的需求,攒上几年的工资就能实现,但是现在,不少年轻人买一套房子需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因此,在我们的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问题,比如资源问题、生活方式问题、社会风气问题等。”

TOP

 12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