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赵无极

赵无极

赵 无 极

.

滴水草堂书画网 (http://www.dsct.cn)

滴水草堂画廊 (http://www.dscthl.cn) 赵立军编辑

.

.

赵无极 007号

    赵无极是一位以艺术创作的方式把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进行良好解读的人。他将东西两种文化“对接”在一起,或者说,他站在中西绘画的交汇点上,同时瞻望着两种不同特色的风景。

  赵无极,1921年生于北平一书香世家, 族谱可上溯宋朝皇族。1935年,14岁的他就读于杭州艺专。1942年与林风眠、关良、丁衍庸、李仲生、倪贻德在重庆举办联展。1948年移居法国, 就读于大茅舍美术学院。1964年入法国籍。1974年获法国骑士勋章。1975年—1977年巴黎国立现代美术馆开设赵无极专厅。1980年受聘于巴黎国立装饰艺术高等学校教授壁画。1985年5月受聘于浙江美术学院讲学。曾荣获法国荣誉勋位团三级勋章、法国国家勋位团三级勋章、艺术文学勋位团一级勋章和巴黎市荣誉奖章等。2002年获得法兰西艺术学院院士称号。

  赵无极早年研习欧洲古典绘画,后来深受塞尚、毕加索、马蒂斯等影响,此为他创作的“具象”时期。自1954年起受到克利影响,转入抽象创作。虚无的空间里漂浮着类似中国甲骨文或钟鼎文的抽象符号,充满了神秘的东方象征意味。1957年的美国之行,使赵无极颇受影响,他被那里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深深触动。此后,他放弃了运用“象征”意味浓郁的象形文字符号,而转向更为“直接”的创作方式宣泄情感,表达思想。自此,变幻莫测的空间结构,扑朔迷离的色彩,自由宽大的笔触,形成了赵无极独特的艺术风格。吴冠中说:“在无极的画室中细看了他不少巨幅作品,我远看他画中的势,近看画中的质。他画中层次复杂,点线杂错,层层掩盖又互相争着要显露;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质感互相厮咬又互相补充。这些技法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腔调,可说是赵腔吧!”

  可以说,叛逆的个性与独立的思想促动着赵无极的艺术创造。从具象到抽象,从客观到主观,他清晰自己的精神向往,在不断的“心灵鼓动”中演进创作。

  赵无极的“叛逆”表现在:他早年就排斥传统的中国画观念,而向往西方绘画艺术。他认为中国画从16世纪以后“已经失去了创造力”,一直在“重复和临摹间停滞不前”,以致于当时潘天寿教授临摹,他选择逃课;林风眠提议他改变画风,他则说不想急于求成;初到巴黎后,他说看到了和中国画完全不一样的另一种绘画。“尽管我对中国的水墨画掌握得得心应手,可我不想走捷径,不想到法国来炫耀中国功夫。我不愿被扣上中国画家的头衔。到人家的地方,就要往人家的高峰上攀登。”

  透过克利的绘画而利用中国化“符号”,乃至索性直接体验主观的创作情境后,赵无极逐渐走向了成功。法国诗人克罗德·华也认为,“不同文化是对立的,东西方文化从根本上不相容,对这类危险的神话,赵无极是个有力的反证。”回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创作,他总结说:“人们都服从于一种传统,我却服从于两种传统。”“如果说巴黎的影响在我作为艺术家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是无可否认的,我必须说,随着我思想的深入,我逐渐重新发现了中国。或许悖谬的是,这种深远本原的归复,应该归功于巴黎。”

  赵无极成功地将西方的抽象融入了东方的意象,西画为“形”,中国画是“质”。一方面,可以说他从自己的文化母体中所特有的天人合一、空虚忘我的哲学意境,作了一个西方化的诠释;另一方面也可说是他用油彩陈述着中国水墨的渲染方式及空间观念,强调了一种中国虚无玄远、大象无形的宇宙观。

  赵无极作品的另一特色是,1959年后均以创作日期命名,目的是彻底消解文字对于绘画的“注释”,而让观众不受任何因素影响,直接体会画面的意境。

  建筑师贝聿铭对于赵无极的评价是:“我觉得他的油画和石版画十分迷人,使我同时想起克利绘画的神秘和倪赞山水的简练,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无极是欧洲画坛当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就像是西班牙的毕加索和米罗、俄国的夏加尔、荷兰的凡高一样,来自中国的赵无极也在巴黎这个艺术圣地上锻造着自己的艺术理想。

  赵无极说:“在与绘画日复一日的‘争斗’中,我得到了莫大的快乐”。“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我就一无所惧,我只希望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手上的画,要比上一幅更大胆、更自由。”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