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12
发新话题
打印

《寫得梅花入詩畫》--趙誠先生畫梅賞析

《寫得梅花入詩畫》--趙誠先生畫梅賞析

《寫得梅花入詩畫》--趙誠先生畫梅賞析

· 房 立 民

.

滴水草堂书画网(http://www.dsct.cn/

滴水草堂画廊(http://www.dscthl.cn/)赵立军编辑

.

         梅,以其耐寒清香,傲雪獨放,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古往今來,贊梅的詩章,畫梅的大家,以梅入詩入畫,留下多少膾炙人口的篇章。
.
         被譽為“秦地一枝梅”的趙誠先生,對梅情有獨鐘,他賞梅、畫梅,苦心鑽研幾十年,對梅花的生長規律,和對前人總結的梅花五法(體古、幹怪、枝清、梢健、花奇),石濤的幹老枝枯冰玉屑,花嬌色豔灑銀意”,吳昌碩的“筆幹墨暢、造型奇崛”,關山月的“奇古樸茂,篆書筆意”,王希甯的“章法奇俏,意境超脫”,以及元代的王冕、明代的徐渭、清代的王士慎等諸大家的畫梅之法等進行分析研究,融會貫通。尤其是對王冕的“潑墨形成,動之於興,得之于心,應之于手,方成梅格”的畫梅要訣,深入研究體會,受益匪淺。
.
         前些年,他聽說昆明黑龍潭有一棵唐梅,當時雖然還不是開花的季節,但他依然去現場觀賞了這棵飽經千年滄桑,既有歲月留下的蒼勁,又有新幹萌發的生機的古梅,油然而生敬仰之情,頓生創作靈感。在他的眼中,這棵古梅就是一幅由大自然創作出的絕妙的繪畫。多年來,每到梅花開放的季節,他總是要到南京、蘇州、無錫等地賞梅。對梅的一枝一干,一花一蕾。都是含情脈脈。他被梅花感動,他把梅花畫活。
.
         欣賞趙誠先生的畫,看得出他有較深厚的傳統功底,他不僅注重梅的外貌和形態,更致力於表現其精神氣質和自己的主觀感受。既有幹的橫斜之勢,以少勝多,以簡取繁,花枝雖簡而神滿意足;巴有繁枝密蕊、絢麗奪目,婀娜多姿,有寒香撲鼻之感。不論蔬密繁簡,其花都有勃勃生氣和旺盛的生命力。他畫的紅梅熱情向上,白梅冰清玉潔,綠梅冷豔寒香,黃梅淡雅奔放,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受。
.
         再觀趙誠先生畫梅,先是畫出老幹,再畫枝條,然後再畫花頭、點花蕊和點苔。用墨濃中見淡,淡中見濃,濃淡相宜,虛實相間,提按頓挫,水墨淋漓。如他畫的《春韻》筆意灑脫,勁健有力,生氣盎然,表達了梅花耐寒喜潔的俏麗姿致。而《春夏秋冬》四條屏,則是用紅、綠、黃、白四種色彩,來描繪四季如春的超然景象,構思巧妙,濃妝淡抺,姿態各異。整個畫面有強烈的節奏感。
.
         趙誠先生寫梅已傳遍中華大地,先後在西安、南京、蘇州、佛山、順德舉辦聯展和個人畫展,受到了愛好者的好評和專家的肯定。如今,約畫者、登門索畫者絡繹不絕。他的多幅作品被國家、省、市有關部門作為禮品贈送給國際友人及一些國家領導人,還被毛主席紀念館、香港特區禮堂、國家級文博部門收藏。趙誠先生是一位資深而務實的花鳥畫家,他在六十歲生日時,刻了《學畫先做人》、《花甲起步》的兩方閒章。由此可見,他謙和處事與虛心好學的精神。如今,他依然精神抖數,為了實現自己的藝術求,日耕夜讀,深鑽技藝,不求虛名。可以肯定,他會在繪畫藝術道路上越走越高。(《寫得梅花入詩畫》文章摘自澳門月刊“中華視點”畫報20098月總第58)。
.

趙誠先生畫梅賞析

.

.

.

.


[fly]欢迎光临滴水草堂书画网[/fly]

TOP

 16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