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张雨题黄公望《山居图》析

张雨题黄公望《山居图》析

张雨题黄公望《山居图》析

.

滴水草堂书画网(http://www.dsct.cn)赵立军编辑

滴水草堂画廊(http://www.dscthl.cn)

  张雨题黄公望《山居图》原文(原文无句读,标点系作者标注):
  一峰老人山水清逸绝尘,迩年以来,更有一种苍古劲健之色,非寻常弱腕所能仿佛其万一也。今年秋仲,客游姑胥,访一峰于虞山,不觉流连匝月,迨告归。囙画山居图八幅见遗,若拂水飞泉四题,则自写其家山之乐。贞居室四题,乃写华阳隐居之景。气韵生动,天趣具足。走荆关于笔下,罗丘壑于胸中。即赐我百朋,何以过此?喜溢过望,囙装池以俟同好者。歌咏其后,便足了此生之事矣。至正乙酉十月之望句曲张雨记。
  析文:
  一峰老人指黄公望。开篇便说,这个“一峰老人”画的山水画“清逸绝尘”。“清逸”是指元人尚意,明清时期的画作也追求高远之境。“绝尘”是没有人间红尘气息,超人间的,有仙气了。后面两个字可有可无。有了,好读些,通顺些,自然也就夸大一些。所谓高士遁荒,笔下有尘外之想就是这个意思。
  “迩年以来”是近年以来,他画画画得更厉害了,“更有一种苍古劲健之色,非寻常弱腕所能仿佛其万一也”,意思是说他早就甩出别人几条街了。晚年黄公望的画作废其繁皴,简成形体,形成气清质实的风格,很难得的是当时就有人欣赏他。
  “今年秋仲”指张雨落款上的这一年,即元至正乙酉(至正五年)的农历八月,也就是1345年的中秋节前后。张雨“客游”在姑胥的虞山,寻访“一峰”即黄公望。有两层意思,其一“客游”说明黄公望住在这里,张雨来做客。这一点与后人讲黄公望在虞山住了20年的说法无异。其二,后面提到的8幅《山居图》,是以“姑胥虞山”为创作背景的。
  姑胥虞山在哪里呢?“姑胥”就是苏州城,在这里也指江苏吴中一带,虞山在常熟,那么这个“姑胥虞山”必定在苏州常熟。常熟虞山现在有黄公望纪念馆和黄公望墓。虞山南北约3公里,东西约7公里,海拔才263米。按理说虞山也不大,可张雨却在这里“不觉流连匝月,迨告归”,也就是说在虞山上住了一个月,才想起要回家了。
  还是两层意思。其一说明张雨与黄公望是好朋友,两人住一个月也不见烦闷。其二呢,说明张雨也在这里写写画画,似乎在等着黄公望的画作面世。
  黄宾虹先生在《古画微》的《元季四家之写意画》中说黄公望“常于道路行吟,见老树奇石,即囊笔就貌其状。”这也说明黄公望是个勤快人,一边走一边画,即行抒即情。
  另外,从农历“秋仲”八月,到“流连匝月”的九月,再到张雨落款上的“十月之望”,说明这8幅画作的时间应该在1345年的九月份左右。
  “囙”古通“因”,下同。说他在虞山上画了8幅《山居图》,张雨见到这些画之后说,其中4幅的“拂水飞泉”画,是“自写其家山之乐”。“家山” 一般都指故乡。黄公望在虞山住了很久,对于“客游”的张雨来说,虞山于黄公望来说是“家山”。“自写其家山之乐”说明黄公望将他在虞山山水间过的那神仙般的日子都画进画里面去了。“贞居室四题,乃写华阳隐居之景”,另外的4幅画画“贞居室”,这个“贞居室”是道教用词,“贞居”是“正居”,一般指隐居在山林里的道家房舍。“华阳隐居”是陶弘景,也是道教人物。“气韵生动,天趣具足。走荆关于笔下,罗丘壑于胸中”都是客气话。“荆关”是地名,表示险要,代表画作中的细节局部,“丘壑”也指山水,代表画作中的通篇布局。
  他接着说:啊!我太高兴了,就是给我介绍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又怎么样?啊!我太高兴了!只能装裱好它,天天挂在书房里,把它供奉起来,让大家都来欣赏才对啊!“装池”即装裱,是装饰书画、碑帖等的一门特殊技艺。说明黄公望是送了这幅画给张雨的。如果没送画,只是给他看看,过目一下的话,他也不可能“装池”。好罢,我去找几位名人题跋落款在他画作的后面吧!此生我就干干这事好了。
  至正乙酉是元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之望”是农历十月十五。句曲张雨记,是说张雨是句曲人,即今江苏句容市。
  现在,黄公望的8幅(八开)《山居图》就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中的照片即在台北所拍。
  按《故宫书画图录》的说法,《山居图》全称之为《元黄公望画张雨山居图》,其中分为《屋下清泉》、《清溪停舟》、《贪住青山》、《溪岸山居》等画卷。相传,此画是黄公望为张雨所绘。据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介绍,第一开上幅可见款署张雨的至正乙酉年(1345)题记。其他七开上幅,可见落款为顾瑛(1310-1369)、揭奚斯(1274-1344)、张枢(1292-1348)、俞和、郯韶、杨泰、钱鼎等人题跋。
[fly]欢迎光临滴水草堂书画网[/fly]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