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天地间 巍巍万重山”
--纪念李可染100周年诞辰
李可染(1907—1989),中国画一代宗师,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之一,杰出的艺术教育家,生前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可染出生在中国南北交界的徐州,父母都是文盲,其勤劳、聪慧、善良给可染以极大影响。出生在平民家庭,却对艺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自幼便表现出音乐和绘画天份,亦因此而得乡贤钱食芝教诲,由此步入艺术之路,后考入上海美专。22岁,考上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生,得林风眠校长赏识爱重,从师法籍教授克罗多,专攻油画与素描,同时自修国画,研习美术史论。后因参加“一八艺社”进步美术活动被迫离校,返徐州,任教私立徐州艺专,创办“黑白画会”,作大幅钟馗,入选全国美展,获高度评价。抗日战争爆发,参加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从事抗日爱国宣传画创作,经西安、武汉、长沙、衡阳、桂林、贵阳,抵重庆,住金刚坡农家,开始画牛。三厅改组,转入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后应陈之佛校长邀聘,任国立艺专中国画讲师。在重庆期间,开始深入研究中国画,对传统提出“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37岁,在重庆举行李可染水墨写意画展,徐悲鸿作序,老舍撰文品述推重。39岁,应徐悲鸿院长邀聘,任北平国立艺专国画系副教授。40岁,拜齐白石为师,此后为齐师磨墨理纸十年,齐师爱之深笃,极力推重。同年,投师山水画大师黄宾虹。43岁,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任中国画副教授,发表重要论文《谈中国画的改造》。47岁,与画家张仃、罗铭赴江南写生,镌“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自励。三人水墨写生联展轰动画坛,被誉为“中国画革新的里程碑”。49岁再次长途写生,溯长江,过三峡,深入大自然,历时八月,行程万里,作画近200幅,从“对景写生”发展到“对景创作”。50岁,与画家关良同访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历时四月,并举办画展。52岁,赴桂林写生。为庆祝建国10周年,由中国美协主办以《江山如此多娇》命名的李可染水墨山水写生画展,巡展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汉、广州、重庆等城市,并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办“李可染画展”。从53岁开始,停止大规模的山水写生,进入“采一炼十”的提炼造境阶段,李家山水面貌初现端倪。59岁,“文革”开始,被迫停笔,下放湖北丹江口干校。64岁,周恩来总理调令返京,为外事部门和涉外宾馆作画,有作品作为国礼赠送友好国家元首。67岁,“四人帮”发动批“黑画”,一度受到批判。69岁,因双足患叠趾,不利于行,为继续深入大自然,毅然作截趾手术。70岁,登井冈山和庐山。71岁,再至黄山、九华山。72岁,由文化部指示拍摄《峰高无坦途——李可染的山水艺术》科教片及欣赏片三部。74岁,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国务院任命李可染出任院长。76岁,赴日本东京大阪举办《李可染中国画展》。79岁,《李可染中国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李可染在前言中自称“苦学派“。82岁,为中国艺术节基金会捐款10万美元,为修复长城和威尼斯,捐献山水画《雨过泉声急》。同年12月5日上午10时50分,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
(《万山红遍》)
欢迎光临 滴水草堂书画网 (http://dsct.cn/)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