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山河为境 岁月有迹——评山水女画家吴红丽 [打印本页]

作者: 立军    时间: 2007-11-15 22:57     标题: 山河为境 岁月有迹——评山水女画家吴红丽

山河为境 岁月有迹

——评山水女画家吴红丽

.

滴水草堂书画网 (http://www.dsct.cn)

滴水草堂画廊 (http://www.dscthl.cn) 赵立军编辑

.

    后工业文明带来的文化反思之一,就是认为艺术史是男性主宰的历史。这不仅仅指人类历史上从事艺术创作的主体是男性,而且艺术创作的视角充分体现了男权社会的文化立场。于是,女性主义的文学和艺术伴随着女权主义而诞生并崛起,他们试图从性别差异发掘女性独特的审美视角,凸现女性的文化立场,张扬被男权社会所遮蔽的女性意识。不过,世界既有男女之别,也有男女作为人类立场的共通之处。对于风花雪月、小桥流水、碧林幽涧、仓山洱海,谁能无动于衷,又何妨分男辨女?
.
    吴红丽的山水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绝无一点纤弱娇柔、脂粉香艳的女儿态。这大概很难说,她是用男性的眼光审视世界的罢。细读她的作品,有两处可以圈点。一是言之有物,二是不入时流。在当代画坛,特别是江苏山水画坛,可谓芸芸众生。世人最易犯的病症,就是闭门造车,久而久之,笔墨倒是精妙了,却无生气。而红丽的画中,有种内在的东西始终在画面倾吐着,那是一种意境,更是一种情感。如果说,画面里的高山流水多少有些不让须眉的豪气,那么营造豪气的则是她那种婉转细微的沉静。
.
    其实,语言和技巧都可以后天锤炼而得,唯资质秉性非天赋不成。因此,吴红丽的那种沉静与幽微最不可多得。在1960年代新江苏画派三分天下之后,江苏山水画坛都无能超出傅抱石、钱松喦的笔墨范式,这一方面形成了新江苏画派的强大阵容,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江苏山水画家的拓展空间。吴红丽的山水从北派起笔,克服南派“逸笔草草”之中的空疏和虚无,追求细密、坚实和淳朴的笔墨法,章法严谨,营构审慎,这就是不入时流,另辟蹊径。从遗传优选的角度,这外支基因的注入,才可能拓展新的山水空间。
.
    在中国画史上,乃至当代画坛,画花鸟和人物的女画家不计其数,唯画山水的女画家廖若晨星。是画山水更需要男性的豪情,还是山水画更能表现男性广阔的胸襟?不论怎样,当笔者看到吴红丽那出自女性之手的山水时,不禁为画面辽阔苍莽、吞吐大荒的意境所吸引。其实,好画都埋藏着作者狂放奔腾的激情与豪兴,柯勤惠支的《织工暴动》、周思聪的《矿工图》乃至萧娴的书法,都是如此,不辨东西,何分男女。

.
           
                          简          介


    吴红丽。女,大专文化。六岁时提笔习书,近墨惜爱,深得书画同道的情韵之怀。吴红丽现为南京艺海潮书画院画师、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
.
    吴红丽的山水画,淡漠升云,轻云若水,浓墨涧水,瀑水泉溪,近山近水,远峰远云,雄浑飞溢,壮气盈胸。其作品多次在《美术报》等专业报刊发表,并被南京市文联网站、中新社江苏分社网站、南京中山网等收录。1999年参加“中国文联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被评委命名为“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2004年出版《吴红丽画集》。2005年《翠壑烟垄有人家》在“大河春天——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荣获金英奖,2006年《庐山飞瀑图》入选我国“首届文化遗产日书画展”、《呻吟》入选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新人新作”展。

                        ——文章摘自《中山书画报》首创刊






欢迎光临 滴水草堂书画网 (http://dsct.cn/)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