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 海 寺 与《 南 京 条 约 》
(滴水草堂书画网http://www.dsct.cn/bbs/index.php)
8月14日,被清扫过的静海寺,尽管大殿已经坍塌,但仍显得干净而整洁。附近的居民围在一旁,十分好奇地观看姿态各异的谈判者的到来。中方代表江苏按察使代理布政使黄恩彤、四等侍卫咸龄与英方代表秘书官麻恭、翻译官马礼逊重新开始谈判。主客在一张八仙桌旁的四张太师椅上相对坐下来。先前的那位主角张喜此时只能站在一旁,未敢发言。这次郑重其事的会谈主要解决了一件事情:出示并确认双方的“全权证书”。
8月24日,对古老而又沉寂的静海寺来说,是一个热闹非常的日子。由清政府做东回请璞鼎查一行。因为四天前,由张喜出面安排了三大员拜访璞鼎查。那天上午11时许,当载着耆英、伊里布、牛鉴等一行数十人的“皇后”号火轮船靠近英军旗舰“康华丽”号时,旗舰上一片"节日景象":士兵们身穿崭新的制服,手执新式来福枪,分两队列于甲板的过道上。一番礼仪之后,主人先请客人们品尝一杯“樱桃白兰地”,然后带三大员上船参观。但别以为这是什么高档待遇,恰恰相反,璞鼎查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在耆英等人的面前抖抖威风,用坚船利炮吓唬他,叫他不敢再讨价还价。这一着果然灵,后来耆英等人向道光帝奏报投降的经过时称,以前只是听说英国人的船坚炮猛,今天亲眼看到了他们大炮的厉害,我们肯定打不过他们。这充分暴露了清朝官员在侵略者大炮淫威下的卑怯心理。
回访原来是安排在22日的。那天,耆英、伊里布、牛鉴都到静海寺等候,结果英国人没来。派人去问,说他们要进一步研究条约的事情,没有时间。
上午10时,三声礼炮响过,英国人分乘40多只小船登岸后,中国官员率领的将近20只轿子把他们接往静海寺。
经历了数百年岁月的静海寺,门面墙壁粉刷油漆一新,装点得如华美的宫殿,“室内悬挂着绣花的彩绸,圆而大的宫灯……,彩画极美,屋顶下悬,饰以珠串,地铺红毡,桌椅都以绣花紫绸铺盖;正堂里还摆下了极其丰盛的酒席,连英国人都失声赞叹……”
三大员远远出迎,顿时鼓乐齐鸣。头戴红缨斗笠的清军卫队徒手而立,一脸的恭敬;而英军的卫队却全部手持武器,目空一切地从清军卫队跟前走过。
英国人在整个“议和”过程中,一刻也没有放弃用武力征服的念头。请你上他的舰上去是如此,到你静海寺来也是如此,动不动就扬言攻城 更是如此。目的就在于,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我要什么你就得给什么,不然我就揍你。这那里是在议约,根本就是在胁约。
杯觞交错,佳肴满桌,除了让敌人大饱口福外,没办成什么正经的事。至此,在静海寺的谈判就算结束了。曾经因郑和航海而辉煌于世的金陵名刹,从此蒙耻含辱。
8月26日,应英方要求,双方主要代表在南京城内的上江考棚审理定条约的最后文本。
8月29日1842年8月29日,在下关江面的“康华丽”号上进行了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仪式。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从此拉开序幕。
欢迎光临 滴水草堂书画网 (http://dsct.cn/)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