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 砂 历 代 名 家
。
完美书画网 (http://www.dsct.cn)
滴水草堂画廊 (http://www.dscthl.cn) 赵立军编辑
。
北宋。早期紫砂时期。1976年,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现紫砂古窑址,出土了早期的紫砂茶具残片。经考证,其年代上限为北宋中期。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宜兴紫砂器的生产历史已有将近一千年了。
。
宋人欧阳修、梅尧臣等都写过歌咏“紫瓯”的诗词,或认为紫砂茶具在北宋已经诞生,而且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1976年7月,在宜兴丁蜀镇的羊角山,发现古窑址的废片堆积,其中有早期的紫砂残片,泥色紫红,泥质粗糙,手工技术不高,成品有明显的火疵,复原所得大部份为壶。羊角山窑,据判断年代上限不早于北宋中期,盛于南宋,下限延至明代中期。这一发现,被认为印证了紫砂始于北宋的看法。
。
历代名家(明朝时期)
。
文献中确切记载的紫砂历史,是从明代正德年间供春学金沙寺僧制作茗壶开始的。供春所制,据第一部紫砂艺术的专著--周高起在天启年间写成的《阳羡茗壶系》中所说,当时已经极难经见。现存传世的供春壶,见于著录而且很著名的有两件:一件是“树瘿壶”,传说曾为吴大澄收藏,后为储南强所得,把下刻“供春”两字,裴石民配制壶盖,黄宾虹为之定名,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件是原罗桂祥先生收藏,后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壶底有“大明正德八年供春”两行楷书铭款的“六瓣圆囊壶”。据顾景舟先生谈,曾见过树瘿状壶有十二件之多,不合文献所载供春壶的特点,似难以定为真品。不过,传世供春壶作为明代中后期紫砂器的标志,时代赋予的地位还是不可忽视的。
。
明代中期。据明·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创始》记载:金沙寺(宜兴湖父镇西南,为唐相陆希声山房)僧搏紫砂细土,搜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捏口、柄、盖、底,作成壶具。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金沙寺僧的确切年代,已经难以查考。据推测应比供春年代略早,大概在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
。
考古发掘所见有明确纪年可考的紫砂实物,现在首推南京市博物馆的一件藏品。这是一件提梁壶,通高17.7厘米,1965年出土于南京市中华门外马家山的明司礼大监吴经墓,同出的有嘉靖十二年砖刻墓志。这件壶的质地、制法,可与羊角山出土标木相比照,它的胎体近似缸胎而质地较细,壶面黏附着“缸坛釉泪“,证明当时烧制紫砂还没有另装匣钵,是与一般缸器同窑烧成的。吴经墓出土的这件壶,对于鉴定供春生活时代制作的紫砂器,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
明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6)。据《宜兴县志》记载:明正德间,有制壶名师供春,所制紫砂茶具,新颖精巧,温雅天然,质薄而坚。负有盛名,所制"树瘿砂壶"为世间珍宝,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
金沙寺僧(约1506—1566)
供春 (约 1506—1566)
。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1522~1619)。当时较著名的紫砂高手有董翰、赵梁、袁锡、李养心和时朋。时鹏、董翰、赵梁、元畅是嘉靖、万历时期的著名陶工,号称“四大家”。清乾隆年间吴骞所著《阳羡名陶录》说:董翰始创菱花式壶,赵梁多制作提梁式壶。他们的作品都有传世,当然不多,收藏家和鉴赏家很注意鉴别考证。
。
蕫翰 (约1567 —1619 )字后溪,始制菱花式壶 赵梁 (约 1567—1619 )多制提梁式壶
李茂林 (约 1567—1619 字养心,善制小圆式壶上有铢书记号
时朋 (约 1567—1619 )大彬之父
时大彬(约 1580—1650) 时鹏之子时大彬,字少山,是供春以后最著名的陶艺大师。他生活在万历年间,所用陶土杂有炮砂,制壶不务妍媚,朴雅坚致。最初仿供春作大壶,后识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等人,接受品茶、试茶理论的启发,一反旧制,专做小壶。这是紫砂壶艺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茶论里说:“壶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伦旋啜,以尽色声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汤力茗香,俾得团结氤氲。“与时大彬同时代或稍晚的李茂林、李仲芳、惠盂臣都迎合时代的风尚制作小壶。
。
明代后期。
。
紫砂名师时大彬及其弟子李仲芳、徐友泉,有“壶家妙手称三大”之赞誉。时大彬所制茗壶,千态万状,信手拈出,巧夺天工,世称“时壶”、“大彬壶”,为后代之楷模。万历时名工还有欧正春、邵文全、邵文银、蒋佰(草字头下一“夸”)、陈用卿、陈信卿、闽鲁生、陈光甫、邵盖、邵二荪、周后溪、陈仲美、沈君用、陈君等。万历后的名工有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陈君盛、陈辰、徐令音、沈子澈、陈子畦、徐次京、惠孟臣、葭轩和郑子候等。
。
李仲芳(约 1580—1650)李茂林之子大彬門下第一高足
徐友泉(约 1578—1644)名士衡
欧正春(约 1578—1644)大彬弟子多制花卉果物
卲文金(约 1580—1646)又名哼祥大彬弟子仿汉方式方壶独绝
卲文银(约 1586—1648)大彬弟子制作文雅精巧
。
蒋柏夸(约 1600—1644)名时英大彬弟子
陈信卿(约 1600—1644)善仿時大彬李仲芳的作品
陈光甫(约 1619—1654)仿供春大彬壶
陈俊卿(约 1216—1661)为大彬弟子
沈君盛(约 1620—1654)善仿徐友泉壶,为大彬再传弟子制壶参酌沈君用的技法.
。
陈子畦(约 1625—1690)善制徐友泉壶式
邵盖 (约 1580—1636) 制壶工巧,与大彬同时自树规模。其篆章字法与邵亨裕、亨祥风格相同,当时有“邵家壶”之称。
周后溪(约1581-1639)。
邵二荪(约1580-1639)。
陈用卿(约1620-1661),俗名陈三呆子。制作工细,题款字体仿钟繇笔意。
。
陈正明(约1596-1661),制器极精雅。署款有“壬戌秋日陈正明制”。
闵鲁生(约1620-1654)仿制名家作品,都极认真,神形酷似。
陈仲美(约1621-1655),婺源人,初于景德镇做瓷,他觉得做瓷器的人太多,很难出名,后来到宜兴制陶。他善于配土,又擅长雕刻各种镇纸、香盒等文房摆件。惜早卒。
沈君用(约1610-1666),名士良,又名多梳。以自然界物器造型,配器上的“色象天错,金石同坚”的赞语。以离奇著称。人称“沈多梳”。后因壶得罪官府而陷于冤狱。
徐令音(约1621-1667),相传为徐友泉之子,也称小徐。
。
陈辰(约1620-1660),字共之。壶款雕刻得非常好,许多陶工都请他帮忙,是制壶人中的书法家。
陈和之(约1621-1654)。
陈挺生(约1620-1661)。
周季山(约1615-1662)。v 沈子澈(约1610-1666),桐乡县人。与时大彬齐名。所制壶式与徐友泉相仿。
惠孟臣(约1620-1671)。
。
宜兴市人事局职称办公布工艺美术系列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名单
。
滴水草堂书画网 (http://www.dsct.cn)
滴水草堂画廊 (http://www.dscthl.cn) 赵立军编辑
。
荣 誉 称 号 类
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蒋蓉 徐汉棠 徐秀棠 吕尧臣 谭泉海 汪寅仙
。
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李昌鸿 鲍志强 何道洪 周桂珍
。
三、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顾绍培 鲍仲梅 徐安碧 邱玉林 李守才
。
四、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潘持平 张红华 王石耕 沈蘧华 徐达明 曹亚麟
吴鸣 凌锡苟 储立之 谢曼伦 吴震 许成权
毛国强 沈汉生 范洪泉 季益顺 朱建伟
。
职 称 类
一、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系列)
蒋蓉 徐汉棠 徐秀棠 吕尧臣 谭泉海 汪寅仙
李昌鸿 鲍志强 何道洪 周桂珍 顾绍培 鲍仲梅
周尊严 徐安碧 夏俊伟 邱玉林 李守才 潘持平
张红华 沈邃华 徐达明 吴鸣 曹亚麟 凌锡苟
储立之 谢曼伦 吴震 毛国强 沈汉生 范洪泉
季益顺 朱建伟 陈国良 储集泉 许艳春 刘建平
施小马 高建芳 吴培林 杨勤芳 韦钟云 咸仲英
曹婉芬 程辉 汤鸣皋 方卫明 吴小楣 何挺初
陈建平 葛明仙 顾道荣 吴群祥 凌夕苟 江建翔
高级工艺美术师(地方系列)
邵新和 张庆成 黄自英 倪顺生 高丽君 范永良
吴同芬 尹祥明
。
二、工艺美术师(国家系列)
吴淑英 庄玉林 高湘君 倪新安 胡永成 王国祥
范建华 徐青 蒋才源 李霓 吴扣华 邵毓芬
夏淑君 鲍利安 张振中 何六一 陆红炜 李群
王涛 怀其芳 李霞 陈洪平 邹玉芳 吴亚克
谈跃伟 张海平 吴贞裕 徐雪娟 朱新洪 强德俊
李园林 华健 曹燕萍 桑黎兵 邵顺生 胡健良
徐元明 沈建强 郭超刚 吴曙峰 吴奇媛 鲍正兰
顾美群 牟锦芬
。
三、工艺美术师(地方系列)
恽益萍 王生娣 范其华 周定芳 王曙光 顾秀娟
褚婷圆 张志强 范早大 范志中 徐建国 叶惠毓
刘凤英 高俊 徐萍 邵泽平 张树林 尹红娣
朱斌 何忍群 魏志云 蒋金凤 诸葛逸仙 房玉兰
陆君 郑求标 陈成 吕俊庆 崔国琴 廖西九
史小明 李铭 鲍定博
。
四、助理工艺美术师(国家系列)
何燕萍 姜新伟 钱菊华 张志清 堵江华 黄旭峰
董开生 潘小忠 史银之 姚志泉 葛烜 黄丽萍
王福君 周其坤 吴开浒 唐伯琴 徐立 鲁浩
范乃芝 沈龙娣 王奋良 鲍雯君 毛子健 潘跃明
储峰 汪叶 顾勤 邵沛华 陈依群 周琴娣
吴秋文 吴奇敏 钱菊萍 吴燕群 殷惠娟 何叶
许爱华 毛文杰 赵明敏 朱丹 蒋丽雯 鲍燕萍
鲍玉华 喻小芳 毛顺洪 任惠芬 杜雪之 管唯皓
徐敏 贾逸芳 冯建中 马新勤 沈建军 高奋荣
许良平 何文君 周建平 周瑞成 吴介春 戴云燕
王联芳 徐益勤 邱占春 顾幼之 朱鸿均 蒋才源
夏立 张生荣 沈彩娥 周婷 曹宇宏 范颖
吴芳娣 袁国强 张幼科 陈顺培 周波 王耕兰
吴志强 钱午生 黄云云 尹月华 张晓蕾 沈琳
高嫣 唐朝霞 何健 朱永忠 方小龙 鲍利民
勇跃军 苗春洪 曹奇敏 周洁平 谭晓燕 朱其大
吴文新 唐科 邵伟民 王龙海 胡敖君 王小君
鲍峰岩 黄顺法 姚志源 钱建生 费寅媛 葛昊翔
杨俊 赵曦鹏 周伟君 廖江玲 赵江华 蒋艺华
李涵明 刘锡芬 鲍庭博 王潇笠 鲍正平 薜卫平
秦志荣 梅宝玉 咸晴 倪建军 范建荣 曹建国
蒋琰滨 王柯钧 毛春英 孔晓明 顾建军 史建平
罗泽南 周菊芳 朱峰海 吴娟 鲍青 沈寅华
范中明 董健 董亚芳 朱亚琴 鲍玉梅 周慧君
廖江玲 蒋建军 陆军 范黎明 韩洪波 范卫强
汪成琼 邵逸平 谭晓君 鲁新华 范仁良 俞荣骏
徐志倩 范国歆 汤杰 范伟群 顾婷 夏逸民
吴小萍 陈国宏 刘剑飞 刘建芳 曹燕锋 顾中南
周晓琴 吴幼波 王杏军
。
五、助理工艺美术师(地方系列)
范荣仙 程悬 张健 唐斌杰 鲍俊德 孔春华
汪梅芳 周俊智 钱立群 谈文华 史科琴 張彩英
范卓华 范荷 蒋夕娟 张菊芳 范亚琴 徐永君
史学明 刘友良 周新保 潘俊 王岳林 吴东元
范丽华
。
六、工艺美术员(国家系列)
吴亚萍 秦永强 潘涛 杜秋 汪国平 周建英
杨逸雯 葛小燕 周志君 周宇杰 王桂芬 蒋建亚
许学芳 刘红仙 蒋淑希 范宜娟 任永芬 张彩英
范淑娟 冯云华 蒋泉芳 蒋峰 谈跃芬 朱荣妹
许国强 范志强 张炜 张琴芳 孙伟强 吴国春
张听金 程鹏 朱新南 何馨 张琴芬 袁立新
史伟曙 束群 王凤盘 刘俊 林军 潘一清
张子威 张哲伟 周国民 曹洁 杨维高 吴婷婷
陈一平 王春 范红英 王芳 杨霞 谢芳
扬慧蓉 蒋泽军 程琦 张泉林 秦利君 邵俊芬
范泉明 许士群 刘小敏 金全大 秦慕云 顾磊磊
吴东瑾 余其元 龚或 伏雪娟 高卫忠 夏洁萍
高峰 高凌云 谢明晖 王春明 陈国伟 陈惠红
陈正初 范小龙 万新洪 汪成林 高建鹏 丁俊宏
周小明 崔龙喜 孟晓军 蒋岳良 徐荣飞 周峰
贺洪梅 孙金立 蒋瑞峰 瞿斌 蒋立凡 祁明亮
陈乐林 李玮 葛明详 李斌 徐曲 吴利群
吴小军 蒋淑萍 费明华 汪佳音 王建秋 李花
张竹筠 魏文新 顾学中 方幼琴 邵国亮 钱雪妹
张寅 虞宏 陈顺根 胡立敏 周品鑫 祁玉林
范海燕 郑剑锋 潘伟明 周益军 杭丽青 华建忠
高永伟 周建忠 管建平 孙红英 许梅英 羊建鹏
王利君 蒋懿芬 徐健 蒋立军 邓亚亚 陆利华
王芳 魏柏柯 张丽雅 徐俊 王银芳 沈忠英
邵美芳 刘军 李伟 周冠华 吴芳 殷才平
许敏芳 马群东 朱朝晖 徐建芳 张利琴 吴军
朱敏 吴建明 洪华平 徐建芳 高晓东 范建中
华珊 黄伟峰 钱一清 徐小平 罗伯平 曹敏敏
宗志仙 赵雪琴 何洪生 孙立强 万陶 陈米军
高伯南 潘育民 陈江其 李惠芳 鲍敏霞 葛二麟
张静 俞震 吴云峰 朱彬 沈和平 许仲
赵志琴 董逸民 徐芳 蒋秀娟 张丽娟 冯杏华
徐兰君 吕黛琳 唐六琴 刘国亚 沈菊芳 杭峰
周庚大 谢明 江勤祥 徐跃 范晨亚 蒋志强
唐朝军 闵璐 陈春芬 吴优良 卢永强 刘建军
刘晓清 顾跃鸣 夏颖 何建新 周永纲 丁益民
褚俊伟 王敏 李元军 吴建强 周荣金 张菊萍
周志和 高俭 王亚军 史建中 冯志明 范秀红
宋小卫 顾新军 李金林 许时娟 杨秀芬 胡朝君
顾小丽 李惠强 蒋李军 朱叶新 邹兰 陈付大
杭兆强 万根法 胡欣 张顺荣 冯洪君 承健
李卫明 杨伟倩 蒋益军 汪成友 王国良 徐暗华
蒋云芳 范锡军 周春凤 范顺君 张志清 华雪琴
姚亚勤 袁朝舟 马永强 周志新 陈玉良 周小凤
范学群 范小君 赵军 吕亚君 陆志云 王云云
耿银风 庄永忠 董彩芬 万亚钧 尹旭峰 蒋旭初
蒋小军 顾建明 周寅福 赵孟君 陈卫明 尹霄荣
钱亚斌 陈云峰 赵信军 贺洪清 钱兴洪 范建强
刘军华 李占平 吴建平 周立新 范杏华 周立民
陈云岭 尹建新 强济人 吴赛春 吴林娣 项峻
汤泽新 张伟军
。
七、工艺美术员(地方系列)
顾菊仙 范晓枫 都群 朱志芬 范朝伟 王超群
邵美华 李学芬 姜林芳 孙利芳 唐建林 练美萍
高祥芬 黄淑英 李美玲 郑存琳 陈暗军 邵志良
咸平 杨陶 申屠国洪 周静洁 张秀珍 胡洪锁
。
根据宜职称( 2003 ) 1 号《关于转发 < 无锡市专业技术资格注册管理意见 >
的通知》精神,对全市范围内的专业技术资格实施注册管理制度。截止 2005 年 7 月 27
日,以上工艺美术系列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已通过宜兴市人事局职称办审核注册,现予公布。
欢迎光临 滴水草堂书画网 (http://dsct.cn/)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