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到 无 求 品 自 高
—记著名书法篆刻家石学鸿
石学鸿,字云孙,1921年生于南京,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馆馆员,省甲骨文学会顾问,南京书法篆刻学校校长。早在20世纪40年代,石学鸿的书法篆刻艺术已闻名于江浙。书法篆刻从师于王西神、王福庵、陈彦通等名家,又得黄宾虹、蔡哲夫教导,注重传统,功力深厚,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篆刻刀法细腻,布局精巧,治印秀雅,擅长累黍小玺与细朱鉴藏印,深受名家追崇。当时于右任、张大千、梅兰芳等名人均请其治印。现在他年过八旬,“宝刀不老”,书画和政界名流亦以有其一印为自豪。他书法工于篆隶、蝇楷、甲骨文,尤其精于铁线篆,笔法精到,线条流畅。气韵高古,堪称一绝,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为众多艺术馆和海内外广大爱好者收藏。
我认识的石老先生比较晚,记得还是1996年的秋天,省文史馆的几位老馆员参观周总理纪念馆,路过当时的淮安,我有幸相识。此后我趁去南京的机会拜访了石老。第一次到石老家,让我不敢置信——住的是30多平方的旧公寓。现在,七、八个年头过去了,他仍旧住在那里。屋内各种作品摆得满满当当,层层叠叠,连小小阳台也被充分利用。置身其中,开始确实有些“喘不过气来”,后来我不知不觉被石老的艺术所吸引,被石老的人品所感化,觉得地方虽小,心里开朗。石老除参加省文史馆活动和社会善事外,很少出去应酬。我到南京,只要得闲,总是去石老家看看,又总能见到石老在家孜孜不倦地钻研他的艺术。我每次不忍多打扰,但又不忍离去。石老很健谈,很朴实,没有一点名家架子。他谈艺术,谈人生,谈创作。当聆听石老有关古今书法篆刻的讲解,好像进入了艺术的课堂。我每一次访谈都在思想上得到启迪,艺术上得到享受,创作上得到收获。
石老先生是江苏省台宜会理事,他对对台方面的事情非常热心。1999年12月澳门回归之际,淮安市台办和现代书画家报社联合举办“‘庆回归、盼统一、迎接新世纪’,两岸情书画展”,我寄了一份征稿启事给石老,很快收到了他精心创作的书法和篆刻作品2幅,他在回信中写道:“寄去拙作2张,不知能不能用?如需要可以重写。”为香港和澳门回归,他抱病创作了大型篆刻作品。还有一枚数十斤重的青田石,他特意留待台湾问题解决时,精心创作一枚巨型篆刻作品——“江山一统”,以表达拳拳爱国之心。一位驰名中外的老艺术家如此谦虚,如此执着,实在令我感动。
石老先生淡泊名利,谦和好学,博古通今,技艺精湛,对物质无所求,对艺术无所止,对社会善事乐而不倦,对培养后生不遗余力。他年老体弱,却天天伏案搞研究、传技艺、出新作,难能可贵,令人敬仰。石老知道我喜欢书法,每逢春节他老人家自制贺年作品寄给我。连续六年精致的书法贺年“小品”,成了我重要的收藏,而石老高尚的人品则深深地珍藏在我心中。
——文章摘自《现代书画家报》第3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