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
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1-30 06:50 显示全部帖子
孙国柱
孙 国 柱
孙国柱,字一弘,号昕父,别署观印堂、望云庐主人。1960年生于南京。
孙国柱1979年从南京十竹斋孙少斌老师学习篆刻,又先后得到韩天衡、马士达、朱寿友、苏金海等老师指教。
孙国柱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展,他也是四子中最擅文采者。首次相识,记得是在“江苏省甲骨文学会”的一次会议期间。从未谋过面的他和童迅突然找到房间来,快人快语,一见如故。
孙国柱善解人意,语言得体,行动干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世事的沧桑、人情的冷暖,没有使他变得消极世故。诸事的练历,使他更加洞明人生而内心沉稳,狂热不改。年龄不饶人,但也不让人。生活阅历可以在年轮的进程中、在感性和理性的提升中,逐渐生成人生的另一个层次——智性。人具备了智性,便能够坦诚畅怀不失赤子之心,就不会迷信权威盲从时流。
记得孙国柱曾获奖的论文《对当代印坛及篆刻创作的反思》就有这样极有见地的论断:“与秦汉相比,我们缺乏静谧多了躁动;与明清相比,我们少了回归多了自大;与老辈印家相比,我们少了精深多了功利。绝大多数印人,今天张三明天李四不知所从。而这些困惑、迷惘与随意性都缘于艺术修养的不足、传统文化底蕴的欠缺。”诚然,文化是水,艺术是鱼。缺失了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就等于断绝了源泉和依托,就会被富于变幻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孙国柱深信:“传统是一切事物向纵深发展的根基。是走向出新的台阶。”进而,他说:“传统与创新两者都不可偏废。守其一者,充其量只能是一匠人耳。”
当前,有关继承和创新的争论沸沸扬扬,莫衷一是。如果让不了解传统的人来批评传统很可笑,让不了解传统的人来弘扬传统更可笑。然而,让固守传统的人来继承传统,也不会大有作为。如果我们只是酷爱历史而不重视未来,只有对传统的继承,没有对传统的超越,那么,所谓“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不过是“旧瓶装新酒”仍然停留在既有的模式里而难以获得向纵深的进展。
我赞同萨特的看法:“我们正处在已是的样子和将是的样子之间,而决定我们的是将是的和未来的样子。”我们要重视“过去决定现在”,更要重视“未来决定现在”。既要后窥,更要前瞻。这些,是孙国柱正在思考的问题。
最近由香港王朝艺术公司出版的《孙国柱篆刻集》,是孙国柱习印20多年来的一个总结,也可说是一个新的起点。从这册精良别致的集子里,我们不难窥见他的才情实力。孙国柱所作,可谓样式不拘。凡甲骨钟鼎,秦汉明清,无所不用。在篆法、用刀、款字诸方面都可睹其精深而多元的探索。
近年,孙国柱由流溯源,于先秦古玺的奇肆雄强上多有获益,且在印文词句的主动选取上常常别出心裁。《我为印狂》道出了他对篆刻艺术的一往情深,也道出了他的自信与勇猛精进的风采。
孙国柱联系地址:南京能仁里16号24幢105室
邮政编码:210012
孙国柱联系电话:(025)52411566 (025)86683503(小灵通) (滴水草堂书画网立军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