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深切缅怀恩师上圆下霖大德”怀念文章转载

“深切缅怀恩师上圆下霖大德”怀念文章转载

“深切缅怀恩师上圆下霖大德”怀念文章

.

滴水草堂书画网(http//www.dsct.cn)立军编辑

.

.

圆 霖 大 师 像

.

《我国佛教界当代著名高僧、国画大师圆霖大师》

.

正  立(立军)

.

    藏家有云: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圆霖的观音菩萨。可见圆霖大师善画观世音大士,又可知藏家是如何喜爱圆霖大师的书画。

  圆霖大师俗姓杜,名振山,笔名大雄山人,别号山僧。1916年生于安徽,至今已有 93高寿。虽近期颐之年,但老人耳聪目明,齿龈坚固,思路敏捷,幽默风趣之天性仍在。大师少时早慧,并亲近佛门,尤为喜爱书画,闻名乡里。20岁时拜民间画师刘启唐习画,22岁时结交皖北名宿梅雪峰,并参加宿县书画社,曾作《慧可断臂图》,初显慧根。后只身游走名山大川,结交贤达之士。其间出皖豫、过川鄂,又在洛阳师从李荔贤、刘桂林两位画家,画艺益精。后至沪上大南门灵山寺,听讲莲花经,受了愿法师启迪,顿悟尘缘,遂有投身佛门的念头。

  32岁时,大师来到南京狮子岭兜率寺,拜体义法师为师,剃度为僧,法名圆霖。彼时至今已近60载,将为一个甲子。在兜率寺,圆霖大师曾为江西云居山时年120岁的虚云大师写真,此举得到虚云大师欣然赞许。为了钻研佛学,圆霖法师又到五台山潜心研究佛学达五年之久。研修之际,圆霖大师还绘有巨幅画作《五台山全景图》。此图为太原市博物馆收藏。在马鞍山林散之艺术馆有一幅《散之夫子造像》,就是圆霖大师为林散之老先生所画。因与林氏翰墨之缘,相交甚厚,故有此画作传世。散之老人的孙女林丽丹女士回忆,圆霖大师为林老造像之时,非对其相片作画,亦未对面写真,而是仅凭心忆。如此作画而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非有大功力者而莫能为。

  圆霖大师善画观音、西方三圣等佛教人物画。早年工笔,一丝不苟;晚年写意,简约恣意,三笔两笔,形同书写,而人物神情毕现,可见书画同源之精神。笔者曾观赏圆霖大师所绘13幅《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图》,此图实则为观音大士救济人间苦厄之13个故事,所以幅幅画面不同。笔者所见《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之19幅应身图,亦图图有别。圆霖大师曾应苏州灵岩寺方丈明学法师之邀,图绘工笔重彩人物画之莲宗十三祖师像,瞻仰之中,但见张张传形、页页传神。同出大师之手的16尊简笔写意人物画,则风格迥异,惟见墨线勾勒,赭色淡着,素雅平淡之中益增佛界气氛之庄严。

  圆霖大师又喜作山水花草,或黄山、或九华,写兰花、写修竹,无不意趣高古、虚静空灵。有专家评价其山水花草之勾染皴擦深得黄宾虹新安画派之神髓。人们喜爱珍藏圆霖大师的书画作品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继南京历史上清初四画僧之弘仁、髡残、朱耷、石涛之后,圆霖大师当为他们的薪火传人。据说大师一生书画作品逾万件,皆随缘散于民间,有缘者皆有珍藏。

.

.

《怀念恩师圆霖大和尚》

.

作者:净圆居士

.

  我的皈依师圆霖大和尚圆寂这一天的中午我不知何故突然想到把师父画的观世音菩萨圣像装表后挂起来。当晚拜观世音菩萨。第二天得知师父往生。

  我是1956年出生的,我朦胧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我的家乡南京城西清凉山上有个清凉寺,一天母亲带我去敬香,一位和尚尼含笑摩着我的头顶道:“这位小施主真不错,与佛有缘啊”没过二年这个寺就被毁了.僧尼也被迫还俗.

    成年后我一直寻找正确的信仰。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思想体系哪一个是最圆融最正确地描述了宇宙人生的真实相呢?中国的儒,释,道,外国的基督,天主,伊斯兰及近现代思想史上各家各派我都有所了解。

.   

    1991年我35岁时有一天看中央台“动物世界”节目,看到一个母角马带着她的一只小角马遇到了一群野狗的攻击.她拼命抵抗野狗保护儿女,无奈野狗太多她顾了这边顾不了那边终于精疲力尽眼看着小角马被野狗分食了.她逃在山岗上发出凄惨的悲嚎.我一阵心酸流下了泪.我知道这是生物链.野狗为了生存只有吃角马,否则它饿死同样可怜.但我们人类有许多时候并非为了生存而残杀动物,甚至残杀同类.要比动物残忍的多.(关于这一点,年轻的朋友如果不了解可读读余华先生的小说《活着》和同名电影或改名《福贵》的电视剧)我们吃肉还有煎,炸,炒,烧,还吃活猴脑之类,比别的动物残忍百倍.我想到不吃肉不穿皮衣鞋的佛教徒们,很有道理.就开始接触周围的佛教徒,

.   

    1991年秋天,我校一位居士带我去江浦狮子岭兜率寺拜见圆霖法师.这一次,彻底改变了我对佛教的看法,也改变了我的人生.那天我带着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跟着南京大学宗教系的学生和十几位居士一块儿上山,见到老法师后我看到的老法师的行止让我肃然起敬。一是他对那些目不识丁的老太太们耐心讲解劝其老实念佛,对大学教授,学生也有问必答循循善诱,平等相待,无有差别。二是他对粗衣旧衫无钱供养,只身前来拜佛的居士和西装革履出手阔绰供养上千元的富翁态度一模一样无有差别。三是对一位长相丑陋的姑娘和那些娇美可人的女学生目光一样慈祥,无有差别.另外在知客堂我看到一些著名政府高官和普通百姓留下的书法字画都是按日期陈列,没有区别故意张显。最后一件事最震动我的灵魂了,那天中午法师和我们几十个居士一起吃饭,几位和尚师父打给我们一碗饭、一碗菜、一碗汤。(佛教徒从很久以前就实行卫生的分餐制了)饭后他们收拾碗筷时把我们大人小孩碗里桌上剩下撒落的米粒菜叶全归在一个碗里自己吃了.我诧异的抬头一看,老法师正用手捡桌上的饭粒往嘴里送。当时的寺院供养充足不缺吃喝啊.这件事虽小但反映了道风淳正,修为深厚.后来我学了唯识学才认识到,这些行止非普通凡夫能为,只有六根清净,消除了分别执着,解脱五阴缠缚的师父才能做到。

.   

  这次人太多我无机会请教师父,对佛教还有一些疑问,没有皈依。又过了几个月,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我和另一位居士再一次去拜访法师,在上山路上遇到几位江浦县城里的年轻和尚尼.我们一路同行,哪知离山门还有几十米就看到老法师披着棉袍围着围巾戴着棉帽冒雪站在山门下双手合十笑呵呵的接我们.人们齐声高诵‘阿弥陀佛’我猛然感觉老法师形象极为高大情不自禁身不由己拜倒在地.这是我第一次下拜. 当天我就皈依了佛门。师父讲解了三皈依的道理,回答了许多问题, 消除了我的许多疑问。师父了解到我读书较多,因此所知障也重,叫我学习弘一大师李叔同,丢掉不必要的知识,一门深入学习佛法。我得知师父年轻时受律宗祖师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影响皈依佛门,他的书法绘画都师法弘一大师,且己入化境.尤其擅长画观世音菩萨圣像.但他从不以此博取名利供养.几十年天天画观世音菩萨圣像,书写心经.与众生结缘,任人索取不要报酬.拜佛即可.大势至菩萨说“忆佛念佛,必定见佛”,我相信观世音菩萨一定来接引师父往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

  我信佛是因为它给了我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科学而圆融的方法。一定遵循师父的教导,持戒念佛,老实念佛,莫换题目。了生死脱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的皈依师圆霖和尚圆寂——松韵泪落中》

作者:松 韵

  下午快下班时刚刚得知,我的僧师父圆霖法师已于5月6日晚九点三十八分净土往生了,松韵现在只剩下文、武、自然三位师父了,僧师父赠送的七本《印光法师文钞》尚在书架,而师已驾鹤归往净土,思之泪落……
.    

  也许是略有感应吧,那篇《谁是丫头》的文字,恰是在5月6日那天白天写的。在文章的结尾我写道:“真的,有一天,当我不能再是丫头的时候,我就离开了,她会接我走的。她是我的妈妈,亲爱的妈妈。不,不是我尘世中的母亲,而是我夜夜呼唤的生命体,我天上的妈妈——或者有人谓之上帝,有人谓之神,她没有形体,其实也没有性别,只是我愿意叫她妈妈,她是一个广大无比的生命能量,也许就是存在本身。
 . 
  我们都从那里来,也终要到那里去。
  .

  是的,圆霖老和尚是我的皈依师,松韵是正字辈弟子,法名正利。正利在此祈祷师父一路走好,回归净土,花开见佛。
  .
  皈依佛门,在我是一个极其的偶然,06年年底,我还曾在一篇题为《我坐在苍鹰的翅膀上》一文中这样写道:“千山万谷都在我的脚下!俯身而瞰,众生如蚁,碌碌与我何干?酸儒呆佛,更是殊途异路!
  .

  然而在07年7月,一个极其巧遇的情况下,我被一只仿佛看不见的手引领至佛门,一向逆反任性的我,顺其自然地皈依了,圆霖老和尚正是我的皈依师。
  .
  此后至今的日子里,我的生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正日渐走向纯净、丰富和美丽。并接连得以认出文师父、得遇武师父、见到自然师父。
  .
  也许这一切都是僧师父的大德护估,感谢僧师父!愿您一路走好,松韵会谨遵您的教诲,善待所有的生命,不断完善自己,利已利人,用文字向世人奉献自己所有的真与美,善与爱!
  .
  2008-5-8于南京

  僧师父住持的兜率寺,寺院不收门票、免费请香、随缘布施。
我在那里吃过多次斋饭,唱诵过佛经。
  师父年逾九十高龄,与弟子同吃大锅斋饭,几十年来,从没开过小灶。
  师父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慈爱祥和。
师父每次都会对我说:不要杀生,好好念佛,后堂的书尽管拿,回去多看……
  师父说:正利,正利,有利已利人之能,要行利已利人之事。



  才从我的佛门师兄那里了解情况回来,得知大凡圆霖师父的皈依弟子,这两天皆有大大小小程度不同感应,或许,我昨天一天的几乎从来没有过的疲累之感,亦是源此?

  附昨天我与武术师父的短信:

 5月7日:
  松:我怎么会这么累啊?有一种疲惫不堪的感觉,哭……
  师:可能是运动过猛,好好休息。

   (注:教练师父是指我早晨打了许多趟旋风腿)


 5月8日:
  师:怎样了?
  松:好多了,没事的,可能是前些天整理文稿睡眠不足,再加上运动量又大了点累的:)

  我的文师父虽是学者,却理着近于光头的发型,当然,看起来仍是一派儒者风范,风度翩翩。
我的武师父曾被人误认为是少林僧,因他打拳时穿着对襟盘扣的练功服,也剃着光头。


  我的自然师傅,也有些异常的,他早已年过而立,却至今单身,喜欢野外游玩,几乎有点契合游僧。

  我的四位师父,恰好是方丈、文僧、武僧、游僧啊!


  我完全没有刻意寻找,皆是巧遇,而非强求!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