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会员
标签
统计
帮助
滴水草堂书画网
»
国画精品赏析
» 武中奇与刘浚川的君子之交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发新话题
发布投票
发布商品
发布悬赏
发布活动
发布辩论
发布视频
打印
武中奇与刘浚川的君子之交
立军
管理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
#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11-3 09:09
显示全部帖子
武中奇与刘浚川的君子之交
武 中 奇 与 刘 浚 川
“布衣楷圣”刘浚川之子回忆两位书法大师
30年君子交
.
滴水草堂书画网(
http://www.dsct.cn/
)赵立军编辑
.
3月29日晚,一代书法大家武中奇先生去世,引来广大南京市民以及书法爱好者的追思。南京另一位书法大家,人称“布衣楷圣”的刘浚川先生之子刘治亚找到“人文南京”,他深情追忆了武中奇先生与其父的一段长达30年的友情。
.
两位大师,未见其人先赞其字
.
刘浚川出生于1914年,比武中奇小七岁,他以楷书和魏碑书法名重于世,深得世人赞誉,他一生坎坷,淡泊名利,被称为“布衣楷圣”,但不为人所知的是,刘浚川与武中奇两位书法大师的相识,还有一段奇缘:未见其人先赞其字。
.
早在1964年,十竹斋举办了一次二三十人的小型书法展,其中就有诸多南京书法家的墨宝。刘浚川看后说:“此次书法展上有两人书法独具风格,其一是林散之草书,用笔怪异,用墨独特;其二是武中奇碑书,笔力浑厚,气势雄强,此二人以后必成大名。”当时林、武二人还没有什么名气,后来果然被刘浚川言中。
.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武中奇先生也蒙冤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但他丹心不变,壮心不已。60年代担任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有机会饱览历代法帖和名人手迹,融会贯通于自身的书艺之中,逐渐形成气势雄伟、挺拔苍劲的独有风格,此时的他,在南京城已经声名赫赫。
.
武中奇发出“过期”的邀请函
.
就在这时,刘浚川先生得到武老想见见他的消息,大书法家怎么会想见这个落难者呢?原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武中奇先生看到刘浚川的碑楷,便大呼:“功力之深,当代少见。”于是便通过刘浚川先生的长子刘治国发出了见面的邀请。
.
据刘治亚回忆,父亲第一次与武中奇会面,是在国庆30周年,当时正在安徽老家劳动改造的刘浚川回到南京探亲,在长子刘治国的陪同下,刘浚川去了武中奇家,这才有了两人的第一次会面。
.
在常人眼中,武中奇先生声名赫赫,架子脾气都很大,但当时武中奇很热情地招呼来客,并且与刘浚川相谈甚欢,由于双方都对碑体有共同的爱好,因此第一次见面就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
在1981年,当时已经回到南京的刘浚川接到了武中奇的邀请函,邀请刘浚川参与研究南京店面招牌。由于刘浚川刚回到南京,没有房子,因此邀请函寄到了其子刘治亚家。当刘浚川看到这封邀请函时,会议开幕日期已经过去两天了。但刘浚川依旧赶到会议举办地丁山宾馆,一走到门口,武中奇先生一把拉住刘浚川:“刘老,你终于来了,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
据刘治亚回忆,父亲与武中奇近30年的交往中,双方一直信奉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互相不索取对方的书法,不搞吃吃喝喝。刘浚川对武中奇先生一直评价颇高:“武中奇的碑草写得雄壮有气势,人品更是高洁谦虚,没有架子。”
.
临终辞行,武中奇亲自送出院门
.
2002年冬天,也就是刘浚川先生逝世前一年,近95岁高龄的武中奇突然对身边的家人说:“想和刘老见见面!”
.
双方见面时,大家围坐一起,往事一幕幕出现在两个老人的回忆里,双方互相叮嘱,要保重身体,好好活着!由于年岁已大,刘浚川先生辞别时,武老执意要送刘浚川出门。由于武家有屋有院子,有一段路要走,因此武夫人阻止老人:“送出屋子就行了!”
.
但武中奇挺执拗,他不顾95岁高龄嘟囔着:“我不,我要送刘老出院子!”
就这样,两位老人互相耳语,互相搀扶着走出院子。谁料到,这是刘浚川先生最后一次踏进武中奇先生位于四条巷的家门。
.
刘治亚回忆,也就是在第二年9月30日,刘浚川先生离开人世。考虑到武中奇先生年事已高,因此刘家并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武老。3年光阴已过,想不到武老先生也驾鹤仙游了。
.
“也许两位书法老人能在天堂一起谈字论画,切磋笔墨吧!”刘治亚指着父亲与刘浚川生前的合影,若有所思。
UID
2
帖子
3461
精华
11
积分
140
阅读权限
200
注册时间
2007-4-10
查看详细资料
TOP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记录
公众用户组
个人空间管理
基本概况
版块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交易排行
在线时间
管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