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女子多妩媚”
----刘普红女士写意仕女画的新探索
。
滴水草堂书画网(http://www.dsct.cn)
滴水草堂画廊(http://www.dscthl.cn) 赵立军编辑
。
刘普红女士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仕女图 春风拂梦境,仙女醉琴声
。 随缘:绘画是一种情愫,也是一种思念,如果天生有缘,怎么也挥之不去。我从小学画,后来因为经营着一家大型文化茶餐厅,所以放弃了绘画。有一天,一位朋友来到我的茶餐厅用餐,看到墙上镜框内的一幅水墨,那是我早年的习作,他觉得我的绘画基础好,有灵气,问我为什么不画下去?我苦笑了一下。是的,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我不得不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事业和家庭上。
。
你这是在挣扎。他说。是的。我一点也没有掩饰。重新拿起你的画笔来吧。你会找到你的另一种人生目标。他这么鼓励我。于是,我开始审视以往的人生道路,是的,自从学画的那天起,我就觉得与画有缘似的。重新拾起画笔,一点也不觉得生疏,那些曾经着墨的古代仕女,仿佛一个个又走进了我的视野,她们甩着水袖,身姿婀娜,与我共舞。她们抚琴拨弦,多愁善感,与我齐歌。她们的一颦一笑,一抬手一投足,无不深入了我的内心。可以说,在我的笔下,她们一个个又活了起来。
。
画中人走了,又来了。画笔放下,又拾起。曲曲折折,起起伏伏,这是人生常态。人生如画,画如人生。我的画缘,在于与画中人共命运。
丽人: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虎踞龙盘,故有帝王。秦淮脂粉,佳丽如云。身为南京人,丹青金陵女。
。
于是,我的仕女画就从金陵十二钗入手。深厚的六朝文化滋养了我,古老的历史丰富了我,现代气息启迪了我。我在画中展示了我对古代女性的认识,也表达了我对现代文化的理解。一种传承关系,加上创新意识,使我挥毫自如,下笔生辉。
。
创作《金陵十二钗》对我来说,是一次挑战。《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一部中国文化衰亡史,“一部《红楼梦》,半部金陵史。”贾府的没落,是封建社会没落的缩影,大观园的兴衰,是一曲悲歌,也是一曲挽歌。我是带着悒郁和哀叹走进大观园故事之中的,“读懂红楼,读透红楼”,才能下笔如有神。《金陵十二钗》中的人物,有的观弈,有的沉思,有的抚琴,有的呤诗,她们沉浸在大观园特定的情景之中,也沉浸在各自的内心逻辑之中,一笑一颦,一静一动,无不宣示着大起大落的传奇故事,无不蕴涵着悲喜沉浮的戏剧人生。我下笔的时候,往往会走进历史,沉浸于社会大变迁之中,体验人生百态,感悟文化积淀。这就在大观园的一群女儿中,在她们的裙裾飘袅和轻歌曼舞间,感受到一份厚重,一种深邃,在看似平面的画卷中,注入无限的张力。
。
继《金陵十二钗》之后,我又创作了《秦淮八艳图》,晚明的秦淮河畔,聚集了一群红粉佳丽。剑胆琴心,侠骨柔情,演绎出一段千古情话。“闺阁心悬海宇棋”的侠女名姝柳如是,“桃花扇底送南朝”的巾帼卓识李香君,“一代红妆照汗青”的倾城倾国陈圆圆,“可怜一片桃花土”的魂断千古董小宛,“走出风尘入空门”的琴心兰魂卞玉京,“残山剩水碧血花”的刚烈女杰葛嫩娘,“临难不死为峨眉”的南曲第一顾横波,“侠义秦淮有遗风”的千金一掷寇白门,无不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拨开晚明历史的纸页,觅寻亡国风雅,无论是笔底桃花,脂粉红尘,还是金戈铁马,烽火尘烟,无不遗恨千古。我用水墨铺展的人物风情,意要渲染青楼女子重气节,轻生死的仙风道骨,绝代佳人虽已离去,民族精神万世不灭。
。
风格:品质即风格。风格即人格。
。
中国画重笔墨,我给自已创作的仕女图,定位于写意画。而对人物的细部,则以工代写。这样的工写结合,就给自已出了一道难题,须苦练而成,也要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再说点染之法,作为背景的山石,花草,树木,窗棂,点染得恰到好处,对烘托人物性格,创造意境,都起了很好的作用。三是构图,我通常将人物分为三组或四组,每组有一个中心,无论是林黛玉,薛宝钗,元春,惜春,探春,迎春,还是王熙凤,史湘云,秦可卿,妙玉等等,一个个栩栩如生如生,灵动传神。十二钗又可以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天生丽质,浑然天成。
。
中国画以风格见长。什么是风格?我以为,品质就是风格,风格即人格。我笔下的红楼人物,既要符合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又是我自已所理解的金陵仕女,要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可以说,画人物难,画仕女难,画红楼仕女更难。在形似与神似之间,品质就体出来了。
。
成就:水墨画《金陵十二钗》完稿后,多次参加画展,并被南京卷烟厂选为商标画,成为该厂名烟的标志性图案,并受到了市政府陈刚副市长和青奥会的有关领导关注。
。
。
。
南京市卷烟厂“金陵十二钗”巨幅烟标
。
在2010年上海世博中国青年书画家精品邀请展上,《金陵十二钗》获得了铜奖。
。
巨幅写意画《秦淮八艳图》完成后,得到了各界的好评。今年五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委建业市长率领的交流访问团赴台湾访问,征集了此画作为礼品。这是我的殊荣,也是全市人民的光荣。中共南京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特向我颁发了证书。
我的《金陵十二钗》仕女图,得到了社会各方人士的认可。由南京市政府推荐,南京市旅游局和南京市邮政局联合制作了红楼仕女人物明信片。
今年,我还被《江苏省艺术家》杂志评委会评为最具收藏和投资价值的十大中青年艺术家。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不断地苦练,勤思,手不释卷,开笔有益。晨昏霜雪,孤灯冷影,本着一份淡定,一份平静,刻苦磨炼,精进不息。一个画家的成就,必定与她的人生态度有着深切的关联。我不刻意追求什么,更是淡泊名利,做人低调,与世无争。做到注重自身修养,擅于采众家之长,补已之短。每每凝思结想,一挥而就。这种厚积薄发,既是创作过程,也是人生积累。
。
我的创作道路还很长,还需要不断地积累和磨练,但我充满了自信,在大家的认可和帮助下,我深信,跃上《金陵十二钗》和《秦淮八艳图》的台阶之后,我的创作一定会进入一个更加炽烈的喷发期。
。
刘普红写于二零壹壹年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