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中国陶瓷,源于自然的艺术瑰宝

中国陶瓷,源于自然的艺术瑰宝

中国陶瓷,源于自然的艺术瑰宝

滴水草堂书画网 (http://www.dsct.cn)

滴水草堂画廊 (http://www.dscthl.cn) 赵立军编辑

国家注册化学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贺 烽

  我国享有“瓷国”的美誉,世人评价中国陶瓷“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宋代是中国陶瓷的第一个高峰期,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蓬勃发展。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清康、雍、乾三代是中国陶瓷的鼎盛时期,开创了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尊重自然,依照自己的审美感觉,把最基本、最琐碎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加以诗化,实现安详闲适的情感需求,是每一位喜欢中国陶瓷的人所向往的。

  1.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陶瓷

  作为陶瓷产业的发源地,我国享有“瓷国”的美誉。景德镇更是举世闻名的瓷都,瓷器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世人评价“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

  景德镇不仅是中国的瓷都,也是世界的瓷都。中国的英文单词“ CHINA ”的英文发音源自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18世纪前,欧洲还不会制造瓷器。所以当时的中国瓷器,尤其是昌南镇制造的精美瓷器在欧洲广受欢迎,皇家贵族以得到一件昌南镇的瓷器为荣。从此,瓷器和中国作为同一个名词在欧洲流传开来。宋代元年,宋真宗把当时的昌南镇改成景德镇。从此,景德镇成为全世界烧制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世界级瓷都。

  陶瓷的起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第一次利用自然、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我们的先辈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懂得了陶瓷的制作技术。从陶器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是按照“对苍天厚土的敬畏和丰收的渴望”来进行创作。马家沟窑文化最先发现于甘肃临洮县马家沟村,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彩陶非常发达。这个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布纹香熏(图①),是在浙江的萧山出土的。众所周知,心型的纹饰是西方艺术品里出现最多的,香料似乎也都是西方人的专用。但是,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拥有了这样一份优雅的生活情调。

① 布纹香熏

  唐三彩始于南北朝,盛于唐朝,它的颜色主要是黄、褐、绿三种。唐三彩造型生动逼真、颜色鲜艳。所有出土的唐三彩都非常有生活的气息。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焙烧中,形成各种丰富色彩,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1959年在西安唐墓出现的唐代骆驼载乐俑(图②),造型非常生动。这个骆驼里有7个歌舞乐俑,6男1女。虽然在地下埋了1300多年,出土时依然光彩夺目。

② 唐代骆驼载乐俑


  2.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美

  宋代是中国陶瓷的第一个高峰期,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蓬勃发展。无论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处于巅峰地位。宋瓷以收敛、温厚、宁静、含蓄等素色瓷作为表现形式,强调内心的感受。宋瓷之美,美在不可名状之浪漫。相对于西洋画派的写实,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更多的是一种意境的表达。宋人追求一种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美,正如老子所言:道法自然。也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大统的儒家思想从“克己复礼为仁”提升到宋人对“天理”的追求。

  汝瓷的来历有一段如诗般的故事,传说因为宋徽宗赵佶做了个梦,醒来后即命工匠烧造这种天青色的瓷器。另一种说法是徽宗崇尚道教,道教依靠“青词”与上天交流,青词又叫绿章,这些华美的文字一般都写在青藤纸上,道教尤爱这种青绿色,所以汝窑在宋徽宗这里的要求就是天青色。“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宋瓷雨过天晴后的颜色是宋人强调天空清静的一种意境。

  中国陶瓷史中,“官窑”和“官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官窑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指历代由朝廷专设的瓷窑。两宋官窑简要的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北宋官窑-旧官、南宋修内司官窑和南宋郊坛下官窑。可惜的是,我们现在还没找到北宋汴京的官窑遗址。

  传世的哥窑作品不足百件,非常珍贵。目前,哥窑的窑口还没有被发现。在历史上,哥窑也有非常有意思的传说:哥哥章生一和弟弟章生二各开一窑,哥哥窑烧出的瓷器非常好卖,弟弟心生嫉妒,在他出窑的时候泼了一点水。瓷器本身是一个高温的烧造工艺,遇水就开裂了。这本来是一个缺陷,但在中国文人雅士眼里,这样一种缺陷美反倒成了别具一格的自然美。弟弟的窑就是著名的龙泉窑,龙泉青瓷基本上是不开裂的。

  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位于河南禹州(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钧窑瓷最大的特征是釉层比较厚,釉料自然流淌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像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是钧窑的魅力所在。这个是钧窑的一个小型香炉,叫做琴炉(图③)。人在书房抚琴弹筝,有缕缕香烟相伴,钧(君)临天下,物我两忘。

③ 琴炉


  定窑的窑口是在河北省的曲阳县,因为古代这里属定州,所以叫做定窑。定窑最大特征是毛口、泪痕和丝竹的刷痕。毛口是上釉的时候没有上到口边,一圈是毛的。泪痕是釉的厚度不一,有明显流淌的痕迹,叫泪痕。丝竹刷痕是拉坯时留下的细小的竹丝划刷痕迹。

[fly]欢迎光临滴水草堂书画网[/fly]

TOP

中国陶瓷,源于自然的艺术瑰宝

中国陶瓷,源于自然的艺术瑰宝

滴水草堂书画网 (http://www.dsct.cn)

滴水草堂画廊 (http://www.dscthl.cn) 赵立军编辑

  3.风韵与精致相融的时代

  有人说,如果可以穿越回到古时候的某个年代去生活,很多人会选择宋代。因为宋代物质富足、艺术繁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宋代的风韵与精致,使得温酒成为当时上流人士的时尚。这是一个北宋湖田窑的青白釉温碗和注子,注壶是用来装酒的。不过,温酒到了宋代已全然没有了三国时期“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英雄豪气了。宋人特别追求心灵安逸的清雅自饮,然后浅斟低唱,用词和着酒,大玩风花雪月。

④ 元至正型  青花龙纹大瓶


  这对元至正型青花龙纹大瓶(图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青花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其价值在于瓶颈一侧的铭文,这也是我们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刻有铭文的青花瓷。这段铭文写了62个字:“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也就是说,在公元1351年中国就已经造出了青花瓷。说起这对青花瓶,有个真实的故事:1920年的时候,旅英华裔古董商吴赉熙先生就把这对青花瓶从英国带回北京的琉璃厂,请当时古玩专家掌掌眼并打算出售,遗憾的是当时几乎所有的高手都认为这对珍宝是赝品。元代无青花,似乎是当时中国古玩行的共识,中国人在自家门口失去了首先认识元青花的机会。最后这对花瓶,被中国古陶瓷收藏家英国人大维德爵士收藏,遂又名“大维德瓶”。

  元代瓷器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⑤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元代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图⑤),最初也是用来装酒的,它的瓶口很小只可以插一枝梅,非常符合中国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元代的霁蓝釉梅瓶现在世界上只存3件。扬州博物馆的这件是最大、最完整的,故宫博物馆和法国集美博物馆也各有一件这样的梅瓶,不过那两件梅瓶都是有一些缺陷的。这个梅瓶也有一个故事:这个梅瓶在一个普通人家传承了600多年,到了“文革”时期,妈妈怕因为此瓶而遭到伤害,就用墨汁将它的周身涂得漆黑。直到1976年,这户人家的儿子瞒着母亲将此瓶以18元卖给了当时扬州市的文物商店。一件元代的瓷器精品在民间辗转了600多年能够保存得这么完整,真的算是一个奇迹。

  4.深邃无边的明永宣青花

  明代永宣两朝的30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在青花瓷烧造史上堪称稀世珍品。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永宣青花瓷代表了中国青花瓷制作的最高水平,它既不同于元青花瓷的热烈奔放,又有别于明中晚期青花的典雅稚拙,更不同于清前期青花的明艳华美,它所体现的审美层次崇高而神圣,具有深邃无边的艺术底蕴。


  迄今为止,宣德的蟋蟀罐(图⑥)是陶瓷收藏界最珍贵的一个品种,据说传世的蟋蟀罐只有3个被保存下来,因为宣德皇帝少年得志,他是非常得到他爷爷永乐皇帝朱棣的喜欢的。从小带他南征北战,请最好的国学大师来给他讲学,就连漠北征战的时候都带上他,还经常带他到老百姓家去体验民情,让他从小懂得关爱百姓。宣德皇帝在军阵之余非常喜欢斗蟋蟀,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所以当时朝廷的斗蟋蟀玩虫之风非常盛行,景德镇的官窑由是烧制了大量的蟋蟀罐。非常可惜的是,宣德皇帝英年早逝,38岁就驾崩了。继位的小皇帝正统皇帝朱祁镇当时只有8岁,皇太后担心皇帝玩物丧志荒废学业,不仅下令砸掉宫中所有蟋蟀罐,而且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好尚未进贡的蟋蟀罐也全部打碎深埋地下,同时规定朝廷和民间再也不准烧制蟋蟀罐,一直到正统、正德时期仍停止烧造。

  宣德蟋蟀罐仅有三件传世品,其中一件还缺盖。明代文献有宣宗赠宠物予大臣的记载,据此推测,这三件传世品大概也因此离开宫廷而侥幸地逃脱了灭顶之灾,使它们在故宫以外保全至今。1993年,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发掘珠山明代御窑厂遗址时,出土了大量碎瓷片,由此复原出宣德蟋蟀罐17件。

[fly]欢迎光临滴水草堂书画网[/fly]

TOP

中国陶瓷,源于自然的艺术瑰宝

中国陶瓷,源于自然的艺术瑰宝

滴水草堂书画网 (http://www.dsct.cn)

滴水草堂画廊 (http://www.dscthl.cn) 赵立军编辑

  5.中国陶瓷的鼎盛时期

  清康、雍、乾三代是中国陶瓷的鼎盛时期,开创了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康熙时期不仅恢复了明代永乐、宣德朝以来所有精品的特色,还创烧了很多新品种,并烧制出色泽鲜明翠硕、浓淡相间、层次分明的青花。郎窑还恢复了失传200多年的高温铜红釉,郎窑红、缸豆红独步天下。天兰、洒兰、豆青、娇黄、仿定、孔雀绿、紫金釉等都是成功之作,另外康熙时期创烧的珐琅彩瓷也闻名于世。

⑦ 清康熙  青花棒槌瓶

  康熙年间的郎窑绿又叫苍蝇绿,很难听但是很形象。还有一个是康熙年间非常有名的青花棒槌瓶(图⑦),上面画的初唐时期《红拂传》里“风尘三侠”的故事:隋炀帝游幸江都,把朝廷交给越国公杨素来看守。胸怀大志的李靖去长安拜见杨素,两人纵论天下大事。杨素也非常敬佩李靖的才华,想重用他。杨素身边有个艺妓叫张凌华,也就是红拂女,她被李靖的才华所吸引,连夜带着李靖私奔,途中又碰到虬髯客张仲坚。三人情趣相同,遂结义行走江湖。当时天下大乱,虬髯客本有平定天下之志,听闻太原李世民有雄才大略,三个人就去投靠李世民了。虬髯客和李世民下了一盘棋,自叹才情不够,就把所有的家产送给李靖和红拂女,自己飘然云游世界。李靖和红拂女得了巨额财富,帮李世民夺得天下。

⑧ 清雍正  粉彩会棋报捷盘



  这个是南京博物馆雍正的粉彩会棋报捷盘子(图⑧)。当时,晋军在淝水之战大败前秦的时候,前方捷报传来。谢安与客人在下棋。他看过捷报以后,非常淡定地放在桌子上继续与客人下棋。客人当时非常着急,就问他:前方情况怎么样?谢安只是淡然地说了一句:孩子们已经破敌。客人根本就没心思下棋了,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很想把这一份激动的心情尽快和他人一起分享,遂放下手中的棋子回家去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这就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齿”的来历。谢安体现了男人内心的强大,无论是前面的运筹帷幄,还是后面的围棋赌墅、小儿破贼,始终做到淡定、从容,对稳定当时建康的人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6.陶瓷带来的诗意生活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艺术水准的皇帝。他强调的审美情趣是从外到内的一致,讲究的是一种收敛、不张扬的风格。也正是这个审美标准把中国陶瓷带到一个巅峰的状态。

  陶瓷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对水火土的征服,也是人类利用自身的智慧来改造我们周围物质事件的一个结果。陶瓷生产和应用不仅让人类的生活精致化,也拓展了人类实用的领域和技术的智能。一件造型优美、趣味高雅的陶瓷作品不光光是一个时代的科技成果,也记录着历史过往的点点滴滴。陶瓷艺术以方寸之地集绘画、诗文、书法、雕塑于一体,将古今中外、整体与局部、科学与美学融为一体,产生了超越器件本身的审美和文化价值,正所谓“使形下之器启示形上之道”,这便是中国陶瓷的魅力所在。

  中国人向来把“玉”作为美的理想,儒家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的品质。“君子比德于玉”,中国人期望一切工艺的美、艺术的美,乃至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内部有光彩,是含蓄的光彩,这正是宋瓷、清三代瓷器,也是中国陶瓷所追求的艺术理想和工艺境界。

  我们之所以膜拜宋人,是因为他们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尊重自然,并且能够依照自己的审美感觉,把最基本,最琐碎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加以诗化,以完美的象征形式,去实现安详闲适的情感需求。而这样单纯的体验和实践也是每一位喜欢中国陶瓷的人所向往的。(本报记者葛灵丹根据贺烽在南京图书馆的演讲编辑整理,已经本人审阅)

[fly]欢迎光临滴水草堂书画网[/fly]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