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画中品诗

画中品诗

画   中   品   诗

.

滴水草堂书画网(http://www.dsct.cn/

滴水草堂画廊(http://www.dscthl.cn/)赵立军编辑

.

        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行,社会文化生活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如今,随着创作古体诗的人越来越少,中国画的题画诗也日渐衰落,尽管时下号称著名中青年画家遍地有,但能工诗的人寥若晨星,风韵高雅的题画诗更是难得一见。因而韵味隽永的题画名诗,很值得现在人们学习和借鉴。

.

  画上题诗,是中国画的一个特殊现象,西方绘画没有题诗,日本画偶有题句,是受了中国画的影响。中国的题画诗源于文人作画之后,许多文人墨客不满足单单是画面中蕴藉诗情画意,便直接在画上题诗,使诗成了有声画,画成了无声诗,画意映衬诗境,珠联璧合。题画诗大约始于唐代王维、杜甫,兴盛于宋代及元明清。清代学者陈邦彦在《御定历代题画诗类》中搜集题画诗就达8962首,相当于全唐诗的六分之一多,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分量。可以这样说,凡是青史留名的国画家,几乎都是诗人,“三绝诗书画,缺一不成家”。宋人苏轼、文同、米芾,明人沈周,文征明、唐寅、徐渭、陈淳、董其昌,清人郑板桥、金农、赵之谦等,都是诗书画三绝的擅长者,他们几乎每画必题诗,信手拈来,出神入化。如苏轼为惠崇僧人的画题写《惠崇春江晓景》诗:“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此诗乃画境再创造,其中“春江水暖鸭先知”成了千古佳诵名句。徐渭画有《墨葡萄》,单从画面看,几串葡萄无情可言,但一经题诗,意境大变:“半生落魄巳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借助诗的想象,巧妙将葡萄这一形象之外的许多社会人生际遇和个人对现实愤懑的情感一齐带进了画中,拓展了画境。又如郑板桥《风竹图》题诗:“秋风昨夜过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诗中奇特的想象,大大丰富了画面的意境。
.
  现代题画诗也有一些脍炙人口的精品佳作,像齐白石、徐悲鸿、唐云、潘天寿、刘海粟等老一辈画家,都有清新可喜的题画诗传世,还有像张恨水、闻一多、艾青、梁斌,冯骥才、冯其庸、贾平凹等知名作家也擅长丹青,时有别开生面的题画诗作。现代题画诗有一个特点,就是处处抒写现代作者开朗豁达情怀,是随着时代前进的实录,反映现代人的共同心境,这就和古代题画诗表达的情绪不一样了。但是,题画诗到了现代日渐衰微了,这和文化环境变化有关。在古代,文人必学诗词,古体诗成了文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必需技能,因而很多人熟练掌握古体诗。而现代画画的人在新诗占主流地位的新文化环境中学习成长,通常靠自学才能掌握古体诗的做法,这已是勉为其难了,他们写古体诗时产生恍如隔世的感觉,所作的诗往往步古人后尘,尚未脱离前人窠臼,缺乏新意;还有些人不敢染指题画诗,只会抄摘古人诗句补白。显然,要想跻身为国画家,必须下功夫学会写古体诗。
.
  能诗善画是中国文人的传统。当代作家冯骥才兼长绘画,办过画展,他画了一幅《雨竹图》送给故乡一位族兄,上有题诗一首,表达对故乡思念:“疏疏密密雨,轻轻重重声,浓浓淡淡意,深深浅浅情,远远近近事,都在此幅中。”作者有深厚文学功底,熟谙古体诗,写诗韵味深长。当代作家,《红楼梦》研究权威学者冯其庸也工诗善画,他70岁后,为寻找玄奘“西天取经”踪迹,曾十赴新疆,七登帕米尔高原昆仑之巅,这样的壮游,在世上恐怕绝无仅有。他81岁七上昆仑时写了一首题画诗:“七上昆仑亦壮哉,万山重叠雪莲开。夕阳西下胭脂色,爽气东来白玉堆。肃立千峰韩帅阵,奔腾万马奚官台。问君曾到西天否?紫岫青峦逐眼来。”诗表现了一个学术大师为学术献身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