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以书法传佛的茗山长老

以书法传佛的茗山长老

以书法传佛的茗山长老

          茗山法师作为一代高僧,不但佛学修养深厚,而且书法造诣极深,书法风格清秀敦厚,雍容大方,深受各界群众喜爱。茗山法师一生深爱书法,在佛学修行取得极高成就的同时,也培养了独具个性的书法性格,成为释俗两界的佳话。


        书法与佛学是茗山法师的人生两个主旋律。茗山是个虔诚的佛学家,自幼随父学读书练字,随母诵经学佛,自从十九岁在建湖罗汉院出家后就皈依佛门,哪怕在十年浩劫期间被逐出山门,也依然坚持独身、素食、诵经、持戒、不改装、不还俗,永葆佛家本色,终成一代高僧。书法则是茗山法师生命中的另一半。茗山一生坚持苦练书法,不但努力吸收焦山碑林的滋养,而且遍访西安碑林、洛阳龙门魏碑等海内书法圣地,上学欧柳诸家,下临汉碑魏帖,取众家之长,融佛门之妙,让佛言偈语与传统书艺成为一体,最终自成一家。一九九五年江苏省政协专门出版了《茗山书法作品选》。


        书法艺术是茗山法师传播佛学思想的重要渠道。茗山法师非常重视书法作品传播佛家思想的媒介功能,见到很多人喜欢自己的书法作品,就干脆利用书法这门独特的艺术载体传播佛家思想,一生为无数佛门僧侣、善男信女写过大量的佛言偈语、古代佛教诗词、催人上进的名言警句以及自己的佛学观点。比如恒顺众生、心无所住、佛光普照等。为了满足各界求字者的心愿,茗山法师每天晚上都要闭门写字,不管多么劳累,都要坚持把人们请托的字写完才肯休息。茗山法师曾有诗云:“忙忙碌碌事牵联,培养僧才任在肩。那得清闲修定慧,且将翰墨结因缘。”说的就是这种意思。正是茗山法师长年累月的不懈努力,那些饱含佛学思想的一张张充满墨香的书法作品流传社会,熏陶了各界群众,增加了大家对佛学思想的理解,达到了“佛光普照”的初衷。


        因名因事写字是茗山书法的重要特色。茗山法师写字喜欢将求字人的名字或职业身份嵌进书法作品,达到书法与收藏者的有机结合。1994年5月,茗山法师在台湾南投永光别院拜访离别57年的老朋友印顺法师时赠送的一付对联,内容为“印证佛心妙云缭绕;顺谈中道华雨缤纷。”正好将印顺法师法号嵌进上下联句首中,制造了书法、佛号、佛境和谐于一体的艺术效果。图中赠送俊华先生的作品就写“美德俊才”。赠送吉民先生的作品就是“如意吉祥”。赠送玉水同志的书法作品就是“金生丽水,玉出昆仑。”茗山法师还喜欢根据人的职业特点书写作品,比如喜欢给公务员写“利国利民”等劝勉性的话语。这些风格使得茗山书法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正统道德美,也使得茗山书法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


        诗书一体是茗山书法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茗山法师的书法作品除了书写传统的诗词名篇、名言警句以及佛家思想之外,还有很多书法作品属于自己创作的内容。茗山法师古代文学修养深厚,思维敏捷,出口成诗,善于通过诗歌的形式反映自己的佛学思想、生活感受以及爱国重友的美好品格。茗山法师一生笔不离手,诗不离口,基本上是走到哪里写到哪里,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笔随意行,意到诗成,其中很多都是名篇精品,成为人们传诵不已的佳作。2003年,镇江李守静先生编辑出版的《茗山诗词楹联集》收集了384首诗词和392副楹联。茗山法师的这些诗词楹联不但与佛学融为一体,而且通过书法艺术共同构成我国诗歌宝库、佛教文化殿堂和书法艺术长廊中的宝贵遗产。


        茗山法师的书法个性构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也让为其在中国当代书法史上奠定了应有地位。为了纪念茗山法师,2004年6月焦山定慧寺历时两年修建了茗山纪念堂。纪念堂围墙大门上方悬挂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题写的人天师表四个大字,表达了世人对茗山法师的尊敬与怀念。

[fly]欢迎光临滴水草堂书画网[/fly]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