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一位艺术家与时代的对话

一位艺术家与时代的对话

一位艺术家与时代的对话

对话“新江苏·新风貌”系列写生画作者秦剑铭

滴水草堂书画网 (http://www.dsct.cn)

滴水草堂画廊 (http://www.dscthl.cn) 赵立军编辑

        几十年来,时代性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画画家。传统绘画是否可以记述时代,是否需要与时俱进?我省著名画家、新金陵画派传人秦剑铭用他50年的中国画创作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
昨天,省美术馆新馆,在秦剑铭的“新江苏?新风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写生画”捐赠仪式上,刚届古稀的秦剑铭一头华发,精神矍铄,一口常州武进方音,每一字都掷地有声:“艺术家创作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在这个时代里所遭遇到的,这个时代的点滴,融汇了他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一个艺术家远离他所处的时代,缺乏对这个时代的关怀和表达,那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是对这个时代的隔岸观火。”

         江苏改革开放30年的恢弘画卷

        钟山竞秀、春江潮涌、苏通大桥、濠河新貌……30幅大尺寸巨作,尽展全省具有代表性的景观。站在省美术馆“新江苏?新风貌”国画展览前,一幅幅江苏改革开放30年画卷在人们面前徐徐打开,观众无不被眼前气势恢宏、意境开阔的现代化图景所震撼――

        有些以描绘城市建设为主。《大港华章》中,连云港港口已然成为一个吞吐量巨大的国际化大海港,“之前,连云港只是一个小山城”,秦剑铭回忆他十几年前初到连云港时的印象,“这次写生故地重游,看到新亚欧大陆桥海陆相连接力,吊机伸长胳膊忙碌不停,完全被这里的巨变震撼了!”秦剑铭的创作激情喷薄而出,最终完成了一幅长9米多、高2.6米的画作。

        有些则描绘出古城丰厚的人文历史感。《祥泰之州》中,孔尚任在泰州著《桃花扇》、古代说唱艺术宗师柳敬亭在泰州遗迹、书院千年古银杏和梅兰芳纪念馆等人文历史遗迹在画中一一登场,“桃源春曲”、“柳园夏谭”、“书院秋声”、“梅苑冬韵”等小幅作品勾勒出小城美景。

       现代化建设中,生态也在不断走向和谐。《长空鹤鸣》中,88只丹顶鹤在射阳生态保护区的滩涂上振翅飞翔。《神鹿家园》中更可以看到画家笔端下的惊喜,100多年前麋鹿被入侵者带走后在中国已经绝种,1986年英国政府又将39头麋鹿送回故乡大丰。如今,这里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麋鹿野生放养地。“画走兽不是我所长,但我仍禁不住拿起笔,下决心将这些生灵画好。”

        2007年起,67岁的他跑遍了江苏13个省辖市现场写生,15个月的潜心创作,光写生稿就积了厚厚几大本。谈起这批作品的创作缘起,秦剑铭笑了,“当时省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建议我全省走走,画一批反映江苏新风貌的国画作品,一开始我真不敢答应,打了几次哈哈,不是不想画,实在是怕胜任不了。”最终秦剑铭接下了任务,但提出的条件是“不宣传,不报道”,他不希望在媒体镁光灯的簇拥中去完成一份“任务”,而更愿意默默地用自己的眼睛、心灵去观察、感受、体会,画出一个画家眼中、心中真实的新江苏。“你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远离喧嚣,你才会在艺术上有所收获。”秦剑铭说。

           用中国画的笔墨描绘当代都市

        过去的中国画多以山水为主,建筑只是远处一楼一阁的点缀,而这次秦剑铭所要画的“新江苏”,山水只是背景和辅助,城市面貌才是画家所要描绘的主角,这对传统中国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何用传统技法表现当代生活?如何才能将“水泥森林”般的都市建筑画出山水的灵秀脱俗?画家个人的审美情趣又如何与繁华的都市景观相融合?

        为画《金鸡报晓》,秦剑铭把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周边的高楼都爬遍了,早上爬,中午爬,晚上还爬,除了寻找视角,还要寻找美感,了解金鸡湖周边的整体面貌。一天早上4点,秦剑铭爬到一栋高楼,突然看到金鸡湖雾气升腾,林立的高楼在水雾缭绕中仿佛在生长和浮动,生出别样的美感。“就是它了!晨曦中的建筑之美是这座城市发展最好的象征。”

        高楼、塔吊、跨江大桥、摩天轮……为对一些没有画过的对象能够正确表达,他反复摸索、练习。先画小图,再逐渐放大,为达到最佳画面效果,有时一张画要画几十张草图。画高耸的电视塔等建筑,常常要从上至下笔直地勾画,为一气呵成不打顿,秦剑铭常憋气憋得满脸通红。为了让水泥丛林显得不那么呆板,他借鉴传统国画灵动的布局,还在细节处下足功夫,缀以树木、飞禽等修饰,让画面充满韵律感。

        江苏省美协主席宋玉麟,一直以来是秦剑铭现实主义创作最坚定的支持者。他评价说,“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传统绘画中没有的光线与空间层次,显得明亮而蓬勃,传递出一个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画家的心很静,画得很抒情,通过色彩、线条、虚实结合、细节刻画等艺术处理,让画产生动感、节奏感,将现实融于画中,达到了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

        在人们概念中,画画是一项轻松愉悦的艺术活动,人们无法想象这15个月秦剑铭精神、体力的巨大付出。改革开放是个大手笔,城市建设,海港发展,没有足够大的画面,无法容纳丰富多彩的内容。“新江苏”创作的30幅画,都是两米多高、几米甚至十多米长的超大尺寸。创作时,秦剑铭要登上四条板凳垒成的梯子,画几笔下来看看,再爬上去画,一天上上下下,相当于跑上十几公里路,几个月画下来,膝盖的半月板严重损伤。有时累得快趴下了,两腿疼得直打哆嗦,经常要靠别人架着到梯子上去作画。

         画新江苏,原本只是一个命题作文,而秦剑铭,这位70岁的老艺术家,却用他充满感情的笔墨,画出了一个画家对时代由衷的赞美。正因如此,他的每一笔每一划都不敢轻易怠慢。在画《层林金辉》时,几十万片银杏叶,他硬是花了十多天功夫,一叶一叶画出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找个助手画,他说,“这是艺术创作,不是做工匠,每片银杏叶的深浅、形态、层次都有讲究,不是哪个人能代替的。”

            “艺术就是为了人民,我不走其他路”

        “艺术家心中的山水哪里来?不是从娘老子肚子里带出来的,它是从现实中来的。”秦剑铭这番带有浓厚武进方言的慷慨陈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当代国画家在艺术理念上与他新金陵画派前辈的一脉相承。

         1960年,以傅抱石为首、亚明为核心的江苏省国画院写生代表团,行程二万三千里,沿途目见新中国、新气象、新建设,一路下来,每天都有新作品面世,待行程结束,所有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引起巨大反响,“新金陵画派”由此诞生。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新金陵画派倡导“笔墨当随时代”,对中国画的发展功不可没。

        而秦剑铭可谓新金陵画派的嫡系传人。他1961年进入江苏省国画院学习,师从著名画家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学习中国画,并得傅抱石先生亲为指教。后长期追随亚明、魏紫熙二位先生学画,完整地继承了新金陵画派的风格。

        然而时代在前进,新金陵画派也要发展、与时俱进。新金陵画派前辈们的画中,多表现的是水库、农田、革命胜地,而秦剑铭的画则以城市建设为主。

        与前辈们一样,秦剑铭的画并不是老瓶装新酒,在传统国画中加几座高楼、几辆汽车了事,而是将现代生活与传统画法融合在一起,“他把夹生饭煮熟了。”宋玉麟如此评价,“把‘夹生饭煮熟’并非易事,除了要有深厚的传统艺术功底,还要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和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创作精神,更需要画家对自己所描绘的时代充满感情。”

         有人说,艺术要离生活远一点,艺术就是不能接地气,秦剑铭不同意这种观点,“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一定要贴近生活,反映生活。我同意艺术风格多元化,但我不能接受一个画家关在家里涂鸦,画出谁也看不懂的东西,还自称是艺术,这不是艺术,而是糊弄。”他说,“画家要画老百姓喜欢的东西,作品要被老百姓认可。我坚守一个信念,一手抓艺术,一手抓生活。艺术是为了人民,我不会走其他路。”

        将30幅巨作捐献出来,许多人对秦剑铭无私的举动十分钦佩。“此次捐赠,是近些年省美术馆收到当代画家捐赠中数量最多、尺幅最大、规模最完整、艺术水准最高、最贴近当代生活的一次。”省美术馆馆长孙晓云欣喜不已。

        对此,秦剑铭觉得理所当然,“我只是在学习我的老师,他们都把自己的画捐给国家。我是穷人家的孩子,现在成为画家,是得益于这个时代,我有责任回馈社会。”






        秦剑铭 笔名洛明,室名文竹居,江苏武进人。
        国家一级美术师。
        新金陵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1965年结业于江苏省国画院学习班。
        曾在南京市公安局民防处、市文化局从事创作。
        江苏省国画院画师。
        师从著名画家钱松岩、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学习中国画,并得傅抱石大师亲为指教。
        历任南京市文化局创作组创作员,江苏省国画院业务组副组 长及艺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江苏省青联常委,现为江苏省国画院。

[fly]欢迎光临滴水草堂书画网[/fly]

TOP

发新话题